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戴霖硕
清晨的阳光刚洒进禅城首批“520善治小区”水悦龙湾小区,网格员王瑜华就已开始了日常巡查。走到37座时,王瑜华停下了脚步,大堂里横七竖八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堵住了半条通道。“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迅速通过工作APP反馈问题,并联系了小区党支部和工作站。经过召开党群议事会,大家最终推动小区在外围增建4个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棚。如今,车辆整齐停放,居民扫码充电,楼道也恢复了畅通。
截至目前,禅城在全区范围内已认证了七批共104个“520善治小区”,并提出在“禅城520善治小区”城市党建品牌上进一步提质扩面,打造一批组织引领强、业委治理优、物业服务好的“520善治社区”。从“善治小区”到“善治社区”,禅城正探索出一条“党建强基、治理增效、群众满意”的基层善治路径。
探索“一格一长、一格多员”的网格化管理
水悦龙湾小区常住约2200户,以楼栋为最小单元划分网格,实现“一格一长、一格多员”的网格化管理和服务。
用王瑜华的话来说,“别的网格员可能只管城市考评,而我们则是居民的‘管家婆’。”在他眼里,网格员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但每一件小事,都让水悦龙湾的万家灯火更明亮了些。
王瑜华手机里的工作APP,是他能够如此高效解决问题的一大“法宝”。“通过APP上报,能够快速记录巡查中发现的环境、市政、安全隐患等问题,实现‘即拍即传’,在系统后台汇集问题后,再分类推送至对应责任部门,减少了网格员层层转交的沟通成本。”王瑜华对此津津乐道。
由此衍生而来的“微网格服务码”,张贴在水悦龙湾每栋大楼的公示栏里。每个居民都可以扫二维码反映问题,形成人人都是网格员的态势。此举也让小区的管理节奏跟上城市治理智慧化发展的趋势,大大提升小区的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水悦龙湾网格化的管理方式,同时也在其所在的南庄镇河畔社区铺开。这是禅城以“520善治”品牌为抓手,从“善治小区”到“善治社区”迭代升级的生动体现。
河畔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何燕平介绍,社区构建“党总支部-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治理小组”四级组织架构,选配党员网格长、楼栋长125名,覆盖118个楼栋及片区,实现党组织“一竿子插到底”,并推行“片区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党员楼栋长”责任制,党员带头包干网格,热点问题3日内办结,办结率达95%。
活用公共收益推动小区改造提升
晚上10时许,在禅城另一“善治小区”玉龙园里,党群服务站的灯光依然亮着,里面不时传来阵阵笑声。2023年,玉龙园小区对党群服务站进行升级,投入公共收益约3万元,改造成集议事、学习、服务、活动等为一体的党群服务站,小区有了更完善的议事空间。
空间虽然不大,但不妨碍每晚的相聚,紧凑的距离反而使大家变得更加亲近。“咱们小区这个党群服务站真是办对了。”玉龙园自管组成员罗柏荣说。
居民们越来越信任彼此,小区自治之路自然也越走越宽。早在2006年物业撤场后,玉龙园小区就在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组建自管小组,开启长达20年的自管自治。这些年,小区的自治管理越来越成熟,公共收益从0到盈余9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自我造血”的良性发展治理之路。
“我们收取的管理费是0.3元一平方米,停车费是100元一个月,收到的这笔钱不会乱花,每一分都精打细算,取之于业主用之于业主。”玉龙园党支部书记张秀玲说。
不难发现,玉龙园小区善治的一大特色就是活用小区公共收益推动小区改造提升,实现小区发展成果共享。近年来,小区共投入公共收益51万元,开展16项小区改造,小区环境因此得到大幅提升,如创建“美丽庭院”让小区步步生花。
“520善治”品牌建设深耕细耘
当前,禅城正打造“一核多元、简约高效”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引擎,凝聚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力量,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在这一框架下,面向城市基层治理的“520善治小区”及“520善治社区”两大品牌应运而生。
其中,“5”是以强党建引领、强基层队伍、强资源共建、强协调共治、强成果共享等五大举措构建“一核多元”格局,夯实善治基础;“2”是做强线下党群服务阵地“建管用”文章,做优线上智慧党建平台赋能文章,激发基层治理的“双擎动力”;“0”则是党建引领基层小区善治的成效体现,通过上述五大举措和两大平台,禅城提出要在小区治理上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邻里互助零障碍、治理参与零跑腿、诉求处理零延迟、信访上访零发生”等多项目标。
截至目前,禅城在全区范围内已认证了七批共104个“520善治小区”,并提出在“禅城520善治小区”城市党建品牌上进一步深耕细耘、提质扩面,打造一批组织引领强、业委治理优、物业服务好的“520善治社区”。
2025年是禅城“520善治”品牌建设的两周年。玉龙园、水悦龙湾等小区的实践,生动诠释了“520善治”的内涵:党组织统筹全局、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治理成果普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