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冯慧雯
发挥想象力,设计动物园参观路线图;走进博物馆,当一名小小讲解员;学习做一道菜,给家人品尝……近日,高明区一批走新又走心的特色作业引起了广泛关注,学生们在谈起自己的实践经历时也是自信十足。
作业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是重要的教育载体。今年,高明各校围绕课标要求,在精心设计传统书面作业的基础上,布置了多项实践性、综合性作业,折射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体验式”的作业
真真切切地感受 实实在在地出力
“大家跟我一起朗诵,把失望、伤心的情绪加入到朗诵中,用不同的语气和音调让普通的故事变得耐人寻味。”在高明西江新城幼儿园,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小主持人课。
课堂上,记者通过通俗易懂的理论知识和生动有趣的课堂游戏,为幼儿制定了一堂专属的体验课程。她将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课件与具体实例相结合,带领孩子认识“播音主持”这一职业。
这只是高明深入推进“双减”政策的缩影。近年来,高明各大中小学、幼儿园在作业设计上不再关注数量,而更加注重质量,综合性、实践性等类型的作业日益增多。
其中,为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荷城街道的沛明实验小学鼓励学生跟随长辈深入田间地头,体验收割稻谷、晒谷子,学习喂鸡、赶鸭、放牛。
西江新城第一小学注重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将扎染全链条制作工艺嵌入到特色劳动课上,选聘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非遗扎染技艺。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引导青年学子积极参与公益项目、志愿服务,利用寒暑假奔赴全省各地,扎实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干书写青年担当。
“课外时间对孩子们来说是放松身心的好时光,更是体验实践、探索发现、接触社会的好时机。”高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共同努力,从助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出发,设计好、完成好寒暑假作业,让孩子们在假期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行走中”的作业
了解历史文化 感受时代脉搏
近日,德信实验学校三年级至六年级师生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活动,他们走进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在行走中完成实践作业,体验非遗技艺。
研学旅行,打开认知时空和行动场域,能够让学生在广阔天地中收获别样的成长。早在春季,荷城一小、千禧小学、一中附中等相继走进盈香生态园、美的·鹭湖森林度假区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领略美好自然风光的同时,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此外,高明区博物馆依托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谭平山故居)等阵地,实施“廉起高明 润泽中华”研学教育项目,不断擦亮高明红廉文化品牌。该研学项目按照探究红廉文化、体验红廉文化、传承红廉文化的原则,分学段设置研学内容,通过自主式研学、沉浸式体验、互动式参与,创新开展“博物馆里的思政课”活动。
有专家表示,研学旅行与学科课程一样,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内容必须与学段教授内容相配合,与学业知识的讲授和特定阶段的育人目标相适应。只有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在教育、实践、思悟中找到平衡点,研学才能取得实效。
“创造力”的作业
插上想象的翅膀 激发孩子求知欲
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到古诗的独特韵味,从诗画中得到美的启蒙,沛明实验小学的老师指导孩子们开展了“小诗人”创作活动。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作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的作品。
一直以来,沛明实验小学以诗歌教育作为学校特色,构建起“诗歌+”课程,以打造浓郁的诗词育人文化,鼓励更多孩子爱诗、写诗。
不止沛明实验小学,高明各校也围绕新课标要求,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创意作业。其中,杨和镇中心小学在语文学科特色活动月中创新推出“收集落日和小诗”活动,将大自然的景象与语文诗意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加深对语文的理解。该校还引导学生制作“别有洞天”折叠书,将语文知识点、传统文化、传统节日融入其中。
高明区沧中附小打破传统作业重复、枯燥的文本形式,精心设计灵活性、趣味性、知识性、创新性的“数学特色作业”,既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又让学生通过对以往知识的归类梳理,更深刻地掌握以往习得的知识。
新城一小英语组立足学情,积极开拓创新,如低年级字母涂鸦、高年级英语小报等,以此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德信实验学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力设计“动物园参观路线图”,在绘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其中,在“数学与生活”主题小报的作业上,学校要求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以数学的思维来思考生活,以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中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