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向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令万众期待,世界瞩目。全会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进行全面总结,并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大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推动力。
《决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分别从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和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两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在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决定》提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该项改革,是针对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的深度改革。从现实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我国一些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掣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一遇到矛盾和困难又习惯性回到追求粗放扩张、低效发展的老路上,甚至搞“内卷式”低效竞争或“挖墙脚式”招商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公平竞争、有序发展。这一项重大改革,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方面,《决定》提出了四大机制改革,即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一重要论述是对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刻阐释。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将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国内环境。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是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理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二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掌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树立系统集成的改革思想,从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三个方面,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本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长远发展问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作者系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