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将至,很多市民选择外出踏青赏花、露营观景。与此同时,天气转暖,蜱虫也进入活跃期。如何预防蜱虫叮咬?被咬后如何取出?今天,带大家一起了解关于蜱虫的科普小知识。
1.什么是蜱虫?
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是一种体形极小的节肢动物寄生物,仅约火柴棒头大小。
不吸血时,有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有指甲盖大。大多以吸食血液为生,叮咬的同时会造成刺伤处感染,是许多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也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2.蜱虫的危害
蜱虫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被它叮咬后有可能患上莱姆病、森林脑炎、出血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它们藏匿于蜱虫体内,被咬后一旦入侵到人体,严重者可致命。
3.怎样取出蜱虫?
蜱虫口器非常复杂且有倒刺,硬拉会使皮肤组织受损伤,甚至会将蜱虫的头和口器断在皮肤内。如若发生,应及时就医。
第一种办法:被蜱虫附着后要取下来,必须要取完整,不能挤压蜱虫身体,也不能使用香或烟头烫蜱虫,这样会导致蜱虫受刺激将毒液反喷入伤口内,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应将棉球吸饱肥皂液,覆盖在蜱虫上,保持30秒钟。当你提起棉球时,蜱虫通常会卡在棉球上。
第二种办法:尝试用镊子。这时应该戴上手套,使用高纯无水酒精涂抹蜱虫全身,使蜱虫麻痹不动后,再使用细镊子尽可能地靠近皮肤表面抓住蜱虫的头部,注意,不是夹身子!夹住蜱虫的头部向上垂直拔出,不要扭转或压碎。平稳、均匀用力向上拉,直到蜱虫放口。如果没有镊子,可以用线绑住口器,拉出蜱虫后放入酒精容器内保存,以便给医生查看,这样医生就可以辨别它的种类,对症下药。
4.预防蜱虫叮咬的方法
环境防治:应避免在蜱滋生的环境坐卧停留,蜱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在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
个人防护:做好个人防护,专业的防护要穿五紧服,将袖口、领口和裤脚等处扎紧,个人防护提倡穿长袖衣服;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在林中穿行应戴帽子,尽量减少裸露部位。
户外防护:户外活动后要检查衣服上是否有蜱,穿浅色衣服有利于发现蜱,还要检查身体上是否有蜱附着,蜱叮咬人初期一般并不传播疾病,这一点有利于蜱传疾病的预防,检查的重点部位为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药物防护:在野外适时喷洒驱蚊液,皮肤涂抹或居家喷洒罗浮山百草药等,能够有效预防蜱虫叮咬。
来源:人民网
整理: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