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静 通讯员三医宣
制图/孔焕玲
五一假期将至,为了度过一个美好的假期,不少人早早地做好了旅游攻略,对出行路线、目的地各类景点、美食了如指掌。然而,对于出游旅行期间的健康问题,人们往往会忽视。
对此,记者聚焦晒黑晒伤、蚊虫叮咬及水土不服三个方面,采访了三水区人民医院医生,带大家一起了解出游途中可能出现的健康隐患,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循序渐进 合理安排饮食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有的人在家里时身体还好好的,但是一到外出旅行时,失眠、过敏、腹泻、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齐齐出现,让游玩兴致大打折扣,情况严重的甚至不得不半途而废、打道回府。对于在旅途中出现的这类不适症状,人们将其笼统称为“水土不服”。
三水区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梁松介绍,“水土不服”是由于个体迁移,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等发生较大差异,身体机能暂时不能适应,从而导致胃肠、精神等多方面出现不适症状。
胃肠不适是“水土不服”的主要表现之一。梁松表示,到异地后,由于水土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力下降,胃肠道消化功能减弱。此外,不少人会将“美食打卡”当作旅游中不可缺少的仪式,往往会出现食物吃得多而杂的情况,这就进一步加剧了肠道的负担,容易引发肠胃不适。
“部分轻症胃肠不适可不需特殊处理,或自行服食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而自痊愈,但会影响旅游质量和心情。”梁松说,如果不幸中招,应避免疲劳,尽量多休息,避免进食生冷辛辣刺激的食品。症状较严重者或轻症进行性加重的,应及时就医。
梁松表示,进入新环境,身体需要一至五天进行适应,建议到达旅游地后,最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肠胃慢慢地适应,刚开始时尽量选择接近家乡口味且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然后再适量吃些当地美食。另外,也可以适量食用酸奶、活性菌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预防水土不服所引起的肠胃不适。
做好防护 带上驱蚊用品
观景露营、赏花踏青、登山游水……五一假期将至,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成为了不少人出游度假的选择。然而,在追寻“诗与远方”的同时,也要警惕潜伏在身边的危险,例如在草木茂密的地方,蚊虫叮咬就尤为值得注意。
不少蚊虫都携带着多种病菌、传染性病毒,人体被蚊虫叮咬后,可能会感染疟疾、淋巴丝虫病、黄热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严重的甚至还会威胁生命。
此外,蚊虫的毒毛和体液还会引起人体的过敏性皮肤反应,会导致皮肤瘙痒、红肿疼痛,严重者还会引发过敏性休克、喉头肿胀,表现为头昏、冷汗、眼花、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
应对蚊虫叮咬,预防是首要。梁松建议,出游时,尽量避免到昆虫较多的花丛、草坪、树林或潮湿阴暗的地方长时间坐卧或玩耍。如果必须去,最好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及长裤,扎紧袖口和裤管,不要穿凉鞋,同时,可以携带防蚊液、风油精、樟脑丸等驱蚊虫用品。
如若不慎被蚊虫叮咬,梁松表示,可以先用冷水对叮咬处进行冲洗,有助于止痒和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叮咬后,要是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可以服用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进行缓解,但若出现头昏、冷汗、眼花、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到最近的医院就诊。
看好两个指标 正确挑选防晒产品
假期出行,都希望有个晴朗的好天气,但过度的日光暴露不仅会导致皮肤光老化,影响容貌,还可能诱发或加剧各种光线相关的皮肤病,例如紫外线会导致皮肤红斑、晒黑晒红。
随着防晒知识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防晒霜、防晒衣、遮阳伞等防晒产品已成为了不少人的出游必备品。
但面对市面上各式各样的防晒产品,人们在挑选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尤其是在防晒化妆品的挑选上。
“挑选防晒霜时,主要看两个指数,即SPF和HPF值。”三水区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蒋明华介绍,SPF是评价防晒化妆品防止皮肤发生日晒红斑的能力,SPF值越大,防日晒红斑效果越好。而PFA是评价其对皮肤晒黑的防护指标,PFA值越大,防晒黑能力越强。
那是不是防晒霜的指数越高越好?蒋明华说,防晒指数并不是越高越好,SPF值越高,防晒霜里面的紫外线吸收剂、散射剂就越多,越油腻、厚重,也更容易引起皮肤过敏。一味追求高SPF,反而会加重皮肤的负担。
蒋明华建议,一般在室外,选择SPF值在15至20的防晒霜就足够了,若是去到紫外线强烈的海边或者高海拔地区,就要选择SPF值大于30以上的防晒霜。
值得注意的是,防晒霜在皮肤上乳化成膜后,才能起到防晒效果,因此,要在出门前15分钟涂抹好防晒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防护能力会下降,可以每隔2至3个小时补涂一次。
即使已经做好了各项防晒工作,但是仍有不少人旅游归来时,身上、脸上的肤色总会黑一两个度。蒋明华建议,此类人群可以通过口服维生素C、E等,或者借助医疗美容手段,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做果酸或水杨酸换肤,进一步提亮肤色、美白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