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历经91天,体重由570克增至2160克

“掌心宝宝”回家了

  

  近期,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一名胎龄仅24周+2天的超早早产儿用91天的生命闯关历程,重新定义了生命的韧性。

  今年3月27日,这名“掌心宝宝”出生时体重仅570克,相当于一支矿泉水的重量。6月,宝宝体重达到2160克时,以健康的状态重回父母怀抱。

  当这个只有成人巴掌大的宝宝发出第一声微弱啼哭时,新生儿科团队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宝宝刚出生时,我们甚至不敢用力触碰,她的手掌只有成人的拇指大小,每一次呼吸都牵动着整个团队的心。”新生儿科主任戴怡蘅介绍。

  由于肺发育不全,出生后宝宝立即被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护团队启动呼吸机辅助通气,并精准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医护团队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精准调控参数,配合肺保护策略,助力宝宝成功脱离呼吸机支持,闯过呼吸关。

  体重不足600克的宝宝,胃肠道发育几乎处于“零起点”。医护团队制定了精细化喂养方案。经过30天的努力,宝宝终于实现全胃肠喂养,为体重增长奠定了基础。

  医护团队还按照严密的院感防控体系,结合精准病原学检测与个体化治疗,帮助宝宝顺利度过感染关。

  当宝宝闯过三大“关卡”,体重增长至1850克,生命体征稳定后,医护团队将其转入新生儿科“温馨病房”。“在这里,我们主要教家长学会观察、护理及基本急救措施,让他们在出院前掌握专业的护理技能。”新生儿科副护士长贾晓琴表示,温馨病房不仅是病情过渡的场所,更是家庭护理的“预演课堂”。

  从570克到2160克,从保温箱到父母怀抱,“掌心宝宝”的回家路,串联着医护人员91天的日夜守护,也凝结着家庭化照护模式的创新实践。

  据了解,作为广东省首批新生儿保健特色专科,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危重症救治处于领先水平,并开设早产儿随访门诊、新生儿护理门诊,提供家庭化病房等特色服务,为早产儿提供从救治到康复的全周期健康管理,确保宝宝不仅“活下来”,更能“活得好”。(文/贾晓琴、曾艺珺、张晓辉)

 
     标题导航
~~~全球首款镁合金可吸收支架在佛山完成临床应用
历经91天,体重由570克增至2160克~~~
多学科接力点亮患者生命之光~~~
告别“碎片化”,不做“特困生”~~~
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探索AI医疗前沿技术~~~
~~~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天下英豪聚佛山
   第A04版:经济
   第A05版:民生
   第A06版:健康周刊
   第A07版:时事
   第A08版:全媒睇
心脏支架也能“功成身退”
“掌心宝宝”回家了
市一医院呼吸康复病例亮相全国大赛
收好这份高质量睡眠“说明书”
市中医院入选国家智慧中医医院试点单位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