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 记者周龙凤报道:7月2日上午10时,顺德区潭洲隧道建设工地热浪灼人。60多名工人正顶着烈日开挖土方、绑扎钢筋,汗水浸透工装,安全帽下脸庞通红。工歇间隙,工人陆续走进设有空调的休息站,冰柜里饮料、冰棍管够,桌上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整齐常备。这些贴心保障是项目应对酷暑的“清凉防线”,更让一线劳动者们期待的是,伴随热浪如期而至的高温津贴:连续5个月,每月300元,实实在在打入他们的工资账户。
“每年6月至10月,发放标准是每人每月300元。”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与调解仲裁科副科长李洋介绍,高温津贴的发放对象主要为两类群体:一是从事露天作业的劳动者;二是用人单位无法将作业环境温度降至33℃以下(不含33℃)的室内工作者。只要满足任一条件,企业必须发放津贴。
高温津贴与防暑物资不可互相替代。“企业必须免费提供足够的清凉饮料,但这绝不能冲抵现金津贴。”李洋表示,若企业以发放饮料、药品为由拒发现金津贴,劳动者可直接举报。
为确保政策落地,佛山市人社部门已启动专项执法。每年6月起,劳动监察队伍会深入建筑、制造、餐饮等户外作业集中行业,重点检查企业是否落实高温劳动保护措施、是否足额发放高温津贴。“若企业未依法发放,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我们将责令企业限期补发,逾期不改正的,会给予相应罚款。”李洋补充道。
在潭洲隧道工程现场,政策正转化为工人的切身保障。项目经理崔运彬介绍,当前60多名工人已按班组调整作业时间,“为避开高温,我们安排上午6时开工、11时收工,下午视天气延后上工。”
同时,项目部每月按时发放300元津贴,并在休息站配备冰棍和药品等,还与附近的和祐医院建立急救通道,确保工人突发中暑能及时救治。
来自北方的现场施工人员陈超刚领到一瓶盐汽水,他拧开瓶盖喝了一大口,抹了把汗笑道,“工地的后勤保障挺到位!项目书记常督促发冰棍、西瓜,药箱里的藿香正气水没断过。虽然南方天热难熬,但咱干活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