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陈家让续写族谱留住乡愁,助力繁荣乡村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 留住古村韵味

陈家让在查看隆庆陈氏的老族谱。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郭美欢摄
陈家让在隆庆书院开展小学生寒暑假书法培训,丰富小学生的假期生活,传承弘扬书法文化。/受访者供图
扫码看视频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郭美欢

  

  “这里是陈氏宗祠,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你看到墙上的这些红纸是每年为新生儿举办传统开灯仪式留下的。”“这里是隆庆书院,以前叫洲隐书舍,十几年前我们村将其重新修葺,现在每年正月十五开笔礼、寒暑假的书法培训班都在这里开展。”……

  从颍川大道走进禅城南庄罗南隆庆古村,村中小桥流水,石路斑驳。村头村尾榕树挺拔,村前村后细水环流。已经75岁的陈家让如数家珍般,边走边向记者介绍着沿路的古建筑。

  对村里情况如此熟悉,是因为陈家让回乡的28年间时刻关心家乡发展,并身体力行,参与村内事务,包括用20余年续写断层了60年的隆庆陈氏族谱、创建罗南曲艺社、坚持举办开笔礼十余载……如今,他依然担任罗南隆新村党支部支部委员、隆庆古官道和陈氏宗祠文物保护单位直接责任人,用传统文化为载体,留住几百年古村的韵味。

  

  耗时20余载 续写断层60年的族谱

  

  陈家让说,当年很小的时候曾离开了罗南,到了1965年,自己到了当时的南海罗村,成为一名下乡知青,担任会计。怀着奋发向上的朝气,那时陈家让不仅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也参与到其他力所能及的工作。结束知青生涯后,他先后在罗村、西樵等地继续从事会计工作。直到1996年,陈家让响应家乡发展需要,回到罗南,先后在陶瓷企业、罗南乡等从事财务工作,直到2009年退休。

  “族谱是精神血脉的赓续,也是文化传承、凝聚村民的重要依托。”陈家让说,回乡当年,他得知隆庆陈氏族谱于1937年中断撰写后,就义不容辞挑起续写隆庆陈氏族谱的重任,为约60年内空白一字的族谱东奔西走。

  其间,陈家让多番奔走,一方面找村内高龄老人收集资料,另一方面走访西樵简村、南庄溶洲、张槎莲塘等地的陈氏家族,重新归纳整理了隆庆陈氏族谱。

  “这个过程肯定是难的,比如因为不是在村里长大,一开始对情况不熟悉,走访起来有一定难度,还有当时用业余时间走访,用笔和本子记下,怕时间久了会忘,每天下班后就整理笔记,往往会整理到凌晨时分。”陈家让回忆说。

  但努力终会有回报。经过长达20多年的整理工作,隆庆陈氏族谱得以完成。后来,陈家让还找到了3名年轻人接班,将族谱通过专业的软件实现数字化,方便随时校正、更新。

  陈家让说:“希望通过一个完整的族谱,可以帮助陈氏后人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这对家族未来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

  

  热心家乡建设 助力繁荣乡村文化

  

  事实上,1996年回到罗南后,除了重修族谱外,陈家让还积极参与到罗南的各项村务工作,如曾任罗南村委会第一、二、三届选举委员会总监票员和理财小组组长,罗南村委会第一至第六届村民代表,提议并成功举办罗南村第一届全民体艺节,筹办罗南村第一届和第二届龙舟邀请赛等。2022年,陈家让被评为“罗南优秀党务工作者”。

  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罗南村实现了美丽蝶变,村民富起来,环境越来越好。在陈家让的心中,始终记得全国农村先进人物、罗南村领头人关润尧的一句话“不能富了口袋,穷了脑袋”。

  于是,陈家让从娃娃抓起,坚持每年正月十五都会在隆庆书院举行开笔礼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余年。

  “开笔礼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启航,让孩子们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做人的道理。”陈家让表示,报名开笔礼的不限于罗南村村民,不论是来自哪里,只要报名,都可以免费参加。

  同时,陈家让在隆庆书院开展小学生寒暑假书法培训,丰富村内小学生的假期生活,传承弘扬书法文化。其中,去年暑假期间,他就与村民陈顺添担任主讲老师,为37名青少年传授书法技艺,从书法的发展、握笔姿势,到字体结构、书写要点等,一一耐心教导。

  退休后的陈家让还创建罗南曲艺社,以曲会友,活跃身心。每逢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罗南曲艺社就会到罗南各村小组公共场所义演,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标题导航
丁方忠坚持付出践行自己的“博物馆梦”~~~
陈家让续写族谱留住乡愁,助力繁荣乡村文化~~~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聚焦2025全国两会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人物
从寻宝到建馆 让文物活起来
传承传统文化 留住古村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