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全市率先开展阿尔茨海默病(AD)的Aβ-PET和Tau-PET诊断技术,分别用于检测脑内Aβ蛋白沉积和Tau蛋白沉积情况,被誉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金标准”。该院神经内科与核医学科应用该技术为数十名患者进行了精准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者脑内大量神经细胞死亡,记忆力、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后期逐渐出现精神症状。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进程可分为3个阶段:临床前期、轻度认知障碍期和痴呆期。自2012年以来,脑脊液检测一直是AD诊断的重要手段。然而,脑脊液为有创检测,且无法提供脑部病理的空间分布信息。因此,自2018年起,各大指南开始将无创Aβ-PET和Tau-PET纳入诊断“金标准”,并作为I级推荐和诊断的A类证据。
通过PET检查,可早期识别尚无症状的临床前期患者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有助于提升认知障碍患者鉴别诊断的精确度,指导AD靶向药物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延缓疾病发展、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减轻家庭照护和经济负担。
PET-CT检查对患者及周围人群不会产生辐射危害。PET-CT检查过程中产生两类辐射,一是对受检者本身的辐射,二是检查后受检者对周围人群的辐射。对受检者本身的射线来自显像剂和CT,对周围人的辐射来自受检者体内的显像剂。
AD检查所用的显像剂主要采用18F标记,药物半衰期非常短,物理半衰期只有110分钟左右,而且只进行头部扫描,受检者受到的辐射剂量与做一次CT检查差不多。检查后,尽管体内还有显像剂,但对周围人群的辐射非常轻微,不会产生有害影响,而且受检者体内的显像剂还可以通过肾脏排泄,检查后多饮水可加快体内的残留显像剂排出。(文/郭丽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