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炜健 通讯员许建雄
一年一度的佛山50公里徒步活动下月举行,这一全城参与的年度盛事再次引起市民关注。徒步等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除了提升躯体健康,科学的运动对于心理健康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许建雄介绍,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好处已经深入人心,如运动能显著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耐力和抵抗力,增强免疫力,促进骨骼健康,控制体重等。同时,运动也有益于心理健康,能让我们更快乐。
许建雄指出,多项研究表明,长期身体锻炼,即每天都进行或者定期进行锻炼活动,以及短期身体活动,即每次大约30分钟的身体活动,均可产生良好的情绪效益,并能提高认知功能。适宜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改善心理健康,降低焦虑情绪;经常参与体育运动还有助于降低悲观、紧张、焦虑和不安等负性情绪,甚至还能缓解压力、提高幸福感和睡眠质量。即使是短期身体活动也能改变心境状态。有研究指出,30分钟的跑步也能显著改善紧张、困惑、疲劳、焦虑、抑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
为何运动能产生这些情绪效益?许建雄表示,从心理学层面分析,运动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效能,更能转移消极情绪,降低紧张焦虑水平,提升积极行为表现,从而发挥缓解抑郁和焦虑的作用。从神经生物学层面分析,运动能促进机体分泌多巴胺、血清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从而有助于我们产生快感、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
许建雄建议,对于希望通过运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市民来说,在提高对运动重要性认识的同时,需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运动,即维持“最大心率”的64%~76%的运动,包括跑步、游泳、骑车、有氧操、跳绳等,最利于身心健康。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建议20~30分钟,并尽量长期坚持运动,养成良好习惯。
此外,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尤为重要。这需要家长有意识地计划令人愉快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的兴趣,并陪同孩子参加,引导他们坚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