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站位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以“五个体系”部署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有形有效全面覆盖。要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在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基层,优化组织结构,增强组织活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其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向新社会阶层、新兴行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延伸,依托各类园区、楼宇等设立党组织,或结合功能性团队等方式设置区域性和功能性党组织,确保党的领导全面覆盖。
优化组织管理机制,构建高效协同组织体系。要明确各级党组织的职责边界,避免职能交叉和责任模糊,确保各级党组织在决策、执行和监督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强化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领导,同时赋予下级党组织更多自主权,使其因地制宜开展工作,提高政策执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确保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能够准确迅速传达到基层,同时基层的意见建议也能及时反馈到上级,形成良性互动。
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
完善教育机制是基础。要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的教育制度,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党员干部,制定差异化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对基层党员干部,重点培训党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群众工作方法;对领导干部,则注重提升战略思维、决策能力和廉洁自律意识。建立健全教育资源统筹机制,整合党校、高校等教育资源,通过建立学习档案、跟踪学习效果等方式,形成闭环管理,推动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创新教育方式是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灵活多样的学习平台,开发线上学习工具,提供微党课、短视频等碎片化学习资源,方便党员干部随时随地学习。注重实践教育,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参与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基层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健全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
强化监督力量的整合与协同,构建全方位监督网络。全面从严治党需要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监督体系,形成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有机衔接和协同联动。要明确党内监督的主体责任,强化纪委的专责监督职能,确保监督全覆盖。推动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贯通协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问题线索移送渠道,避免监督资源的分散和重复。
注重监督结果的运用与反馈,形成监督闭环管理。监督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强化监督结果的运用和反馈机制。将监督结果与干部考核、选拔任用挂钩,对履职不力、问题突出的党员干部严肃问责,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定期总结监督经验,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推动工作改进,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完善机制”的监督闭环,实现监督的长效化和制度化。
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强化制度设计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制度体系建设必须立足全局,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有机统一,确保各项制度在目标、内容和执行上相互衔接、形成合力。要围绕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构建覆盖全面、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制度网络。注重制度的协同性,避免制度之间相互冲突或重复,确保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有机衔接,形成统一协调的制度框架,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突出制度执行的刚性与实效性。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必须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确保制度落地见效。要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明确执行主体和责任,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或“橡皮筋”。通过专项检查、巡视巡察、问责追责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执行中的问题,确保制度执行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注重制度执行的实效性,结合实际动态调整和完善制度,确保制度管用、好用、能用,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健全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
明确责任主体,构建权责对等的责任链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清楚自身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职责定位,形成党委(党组)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通过制定责任清单,细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具体职责,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岗。强化“一把手”责任,明确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既要抓全局、抓部署,也要抓具体、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避免责任虚化、空转。
清晰责任要求,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责任体系的落实离不开明确的标准和严格的考核。要结合实际,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责任考核指标,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和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检查、专项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责任落实中的问题。强化责任追究,对履行责任不力、出现问题的党组织和党员,依规依纪严肃问责,做到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形成强有力的责任倒逼机制,确保责任体系真正落地见效。
(作者单位:佛山市委党校中共党史党建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