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强化学校国家安全观教育

  

  □欧文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随后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把国家安全教育覆盖国民教育各学段,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对“国家安全问题”进行专门化、系统化阐述,由此可见,国家安全已然融入生活日常,涵盖各类群体,强化国家安全教育成为维护国家发展战略和夯实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学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人力保障,加强国家安全观教育,需在育人育德、育志育心、育能育才等方面协同发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强化学校国家安全观教育,要树立牢固的国家意识。国家安全观教育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一文中强调,21世纪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强化伦理原则和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伦理教育作为国家意识教育的“一体两翼”,这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总要求。国家安全的根基在于人民能发自内心的维护国家荣誉、国家利益和国家法律,当代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对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内容尚未能达到特定认知水平,国家机构条款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不可避免使其对国家安全问题缺少情感共鸣。因此,基于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对国家安全观教育应坚持知识普及、法理阐释、情感体验全面发力,让青少年感受到国家安全风险就在他们的身边,感知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并持续强化政治仪式在价值观育人中的情感塑造,教育学生“立大志”,从“小我”的精神追求上升至融入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大我”,从小树立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体验,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

  强化学校国家安全观教育,要铸就强大的精神力量。崇德修身,启志润心,国家安全教育也须遵循“知、情、信、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实现以德育人、以志领才。要把“德”放在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层面理解,教育学生“立大志”。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强意志”。人民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也成为敌对势力入侵的风险口,特别是涉世经验较少、尚处于价值观形塑期的青少年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干扰和迷惑。因此,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导向下,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统一,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展现坚定信念、勇于探索、不惧考验的精神品质。在物质富足的现代社会,要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充盈,推进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中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态的养成,教育培养过程中兼顾知识学习与精神成长、兼顾法理法规教育与网络文明素养培育。

  强化学校国家安全观教育,要锻造扎实的能力素养。当今世界,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发展,维护国家安全需要越来越多技术精湛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作为后备支撑。国家安全观教育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教育体系,国家安全不能只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单一范畴,要构建大中小一体化的国家安全观教育模式,把国家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坚持宣传、教育、研究、实践共同推进,培养国家安全领域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培育国家安全领域所强调的创新意识、专业意识、国家安全意识,要从小抓起,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引导青少年自觉趋向于崇高的价值追求,把个人能力提升与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合。

  (作者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理论周刊 策论
   第A08版:理论周刊 个论
佛山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 驰而不息深化党的纪律建设
坚持党建引领 开创佛山基层治理新局面
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强化学校国家安全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