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佛山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杨书群

  

  新质生产力是“新”和“质”相结合的生产力,它并非“1+1+1”之后再多加几个“1”的简单加总,而是在“1+1+1”的基础上再“×2、×3、×4”。它是由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驱动,也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下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着力构建年轻态现代化制造业体系,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有家就有佛山造”的影响力,必须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加快探寻具有佛山特点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佛山实践做深做实。

  首先,要加大政策的布局和顶层设计。一是尽快出台相关鼓励性支持和引导政策。对于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企业等市场主体给予何种奖励性支持政策,应通过政策的设计予以明确。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宜建立精准的企业分类范围,并通过有效的政策制度设计来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和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要从我市科技基础优势较为突出、具有发展新质生产力广阔前景的“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和佛山高新区“一区五园”中,在市级层面尽快确立2~3个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和市级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园区,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并为其提供倾斜性支持政策。三是尽快成立由市领导担任负责人的新质生产力推进机构,专门负责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顶层设计及对五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情况的督察落实。此外,应建立常态化的调研机制,为进行相关顶层设计提供依据,提升我市政策制定和宏观布局的精准性。

  其次,要全力下好新产业发展“先行棋”。一是将我市新产业发展与国家、省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进行有机结合,从而确保我市新产业能够在国家、省重大战略的布局和推进中获得稳步推进。可借助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等重大战略部署带来的政策、资金、人才、制度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我市新质生产力发展。二是建立充分利用新科技成果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产业的发展体系。新产业既产生于新投资、新布局之中,也丝毫离不开现有的工业产业体系,可通过对现有传统优势工业的升级改造,进而在我市催生出一批新产业和新业态,从而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先立后破。三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新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擎作用,要积极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市加快形成向纵深推进的新产业体系,实现新科技的产业化和产业的全覆盖。

  再次,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积极推动新科技与我市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智改数转,彻底打破数字化时代传统制造业“微笑曲线”的悖论。二是利用新技术加快促进我市传统产业向高端化、高效能、高质量的集群化方向发展。要积极对标世界科技前沿,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我市传统产业加快形成具有世界前沿科技支撑的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并以此推动我市“三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打造成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一流现代化产业集群。三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鼓励驻地高校院所、季华实验室、重载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快新产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建立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尤其要重视我市高职院校在培养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高级技术工人的作用。此外,要密切跟踪我市产业发展动态,确保我市人才发展能够与产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作者单位:中共佛山市委党校)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理论周刊 策论
   第A08版:理论周刊 个论
佛山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 驰而不息深化党的纪律建设
坚持党建引领 开创佛山基层治理新局面
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强化学校国家安全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