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平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把基层治理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作为一个特大城市,佛山在城市基层治理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将党建引领的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城市基层治理的效能,需要在三个关键方面着力推进工作。
加强党组织对基层治理的领导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组织的建设要聚焦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党员干部的党性锤炼和学习,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基层治理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大抓基层大抓支部,落实新一轮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提升基层支部政治引领力。
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夯实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特别是加强“两新”领域党建工作,确保党的组织在城市社区、企业、学校等各个领域全面覆盖。通过完善党组织设置,提高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设“1+5+N”党群服务中心,赋予基层党组织领导保障权、人事安排权、事务决定权、监督管理权,构建“一核多元、协调有序、简约高效、保障有力”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
加强党建引领凝聚社会共治合力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基层社会公共利益。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佛山流动人口比例已高于广州。大量高技能人才的到来,成为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为社会增添了活力。外来务工人员来佛山作贡献,同样是城市的主人。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积极推动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营造尊才、用才、惜才、爱才社会氛围,实现人才的近悦远来。
建设包容性的城市文化,融合基层社会共识。以党建引领,促进广府文化与流动人口特色文化相互交融,形成包容开放的禅城文化,充分展现特大城市文化“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优势。进一步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在文化交融发展的基础上,增进社会和谐,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文化尊重与接纳,帮助新市民更好地融入佛山。
加强数字赋能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
提升城市数据治理智能化水平,构建智慧城市治理体系。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治理提能增效的长久之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大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
深化市域治理“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按照“网络大数据+网格”的治理思路,佛山市提出建设“全科网格”,以党建为引领,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网格化为基础,采用专兼职网格员队伍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打造智慧治理的“生态网格”,实现网格治理的一体化,使精细化治理更高效。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为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共建课题(2022GZGJ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