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周龙凤 通讯员陈蕴彤
3月13日,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23年佛山市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调查显示佛山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正日益完善,但存在充电桩被占用、充电桩故障损坏频发、收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建议推动充电单价标准化、科学布局充电桩建设并加强充电桩管理。
超八成用户
每周充电3次以内
此次调查采取线上问卷调查、线下拦截调查、线下体验式调查等三种方式,分别对小桔充电、星星充电、云快充、特来电TELD、开迈斯充电、南方电网、特斯拉超级充电站7个品牌的充电桩进行了服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100份,覆盖全市五区。
《报告》显示,在充电频率上,83.0%的用户每周3次以内,14.1%的用户每周4~6次,每周充电7次以上的用户仅3.0%;在充电场所上,70.7%的用户选择家附近的充电桩,56.1%的用户选择单位附近的充电桩,30.0%的用户选择便携式充电桩,19.0%的用户选择超级充电站;针对充电收费方式,分时间段收费占比最多为39.8%,按“充电计费+服务费”的占比20.9%,按功率分段计费占比21.0%,固定单价占比18.2%。其中,39.1%的用户充电时免收停车费。
在充电寻址距离方面,50.1%的用户需要5~10分钟的车程才能到最近的充电站,14.3%的用户只需要不到5分钟,28.6%的用户需要10~20分钟,7.1%的用户需要20分钟以上的车程。
在消费者的评价中,佛山市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的满意度主要反映在便捷的操作性和可靠的安全性方面,整体满意度得分是80.2分。其中,用户对充电服务体验的可操作性、安全性、退款便利性满意度得分较高,均超过80分;售后服务和充电价格得分稍低,分别为79.2分和78.9分。
充电收费价格体系
有待标准化
《报告》指出,实地体验调查中发现:充电桩被占用问题突出;充电设施故障损坏问题是最突出的痛点;充电收费标准不统一;充电速度慢影响使用效率。
佛山市消委会建议,一方面要推进充电费用标准化与透明化,规定充电桩充电费用、停车费用等要明码标价,确保价格体系公开透明,增强消费者信任感。同时,强化价格监管,设立专门的投诉处理渠道,及时处理费用支付问题。另一方面,优化充电设施布局,建立充电桩使用动态监测系统,根据实际数据科学规划充电桩分布,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同时,推广增值服务,如智能充电驿站,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提升充电服务体验。
加强充电桩管理也是一大途径。佛山市消委会建议,充电运营商要解决桩源被占问题,减少充电资源浪费。譬如,设立醒目的充电位标识,并采用智能化管理设施如智能地锁,确保新能源车专用充电位不被占用。
佛山市消委会还发布消费指引,建议用户提前掌握周边充电站的具体位置及充电桩的即时可用状态,实现充电效率的最大化和体验的优化;使用充电设施时恪守相关规定,爱护充电基础设施;遇到权益受损时,首先冷静保留相关证据,再通过正规途径向充电服务商家表达诉求,或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