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霍韬画像题跋人竟是亲家公

霍韬亲家湛若水的题字。/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束维、黄皓贤摄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束维

  近日,霍氏后人霍适生(人称“七叔公”)、佛山民俗专家高原带着记者前往禅城石头村精武楼,只见一楼正厅悬挂着一幅明代霍韬画像。画像中,霍韬身着红色官袍,头戴黑色官帽,正襟危坐于座椅之上,神态庄重,服饰细节刻画细腻,彰显出霍韬的威仪与气质。

  霍适生介绍,这幅霍韬画像被霍氏村民妥善收藏,后捐献给石头村。精武楼悬挂的霍韬画像为复制品,真迹已被保存。

  据悉,这张画像图片已被收录到2024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学者罗一星主编的《佛山简史》书中。

  霍韬是明代著名的学者、官员,在政治、学术等领域颇有建树。他为官清廉,积极参与政务改革,在当时的朝堂与学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思想和著作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幅画像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描绘了霍韬的形象,其上方还有霍韬亲家湛若水的题字。

  画像上方写有湛若水对霍韬的评价。他称霍韬为“豪杰”“贤哲”,将其比作“突兀而不可攀的高峰”“清澈而不可测量的深渊”“丹青书中所写的敬义之人”等。

  湛若水还以霍韬的相貌评价其超凡人品魅力:他冠冕高耸,有着坚强的意志;胡须张扬,象征着对邪恶的憎恶;眼睛深邃,象征着对九壤的关怀;胸怀宽广,象征着文思的旷达。他虽然只是七尺男人,但心志高达万丈;虽然生活在尘埃之中,志向却激荡在云天之上……

  湛若水是广东增城人,明代大儒,他和王守仁(阳明)两家的心学,被称为“王湛之学”。《明史》记载,“时天下言学者,不归王守仁,则归湛若水。”同时,他还是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历官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

  为何湛若水用大量赞美之词赞誉霍韬?

  其一,湛若水和霍韬不仅是好友,还是亲家。霍韬曾在《赠汤九山》一诗中称湛若水为“老友”,霍韬的儿子霍与瑕曾拜湛若水为师学习,湛若水的第三子湛涞之还娶霍韬的女儿为妻。

  其二,湛若水在西樵山创建云谷书院、大科书院之后,霍韬也在西樵山创建四峰书院,再加上理学名臣方献夫的石泉书院,并称为西樵山四大书院。几位大儒的讲学,使西樵山成为“理学名山”。湛若水在西樵山讲学期间与霍韬多有来往,霍韬上京前,湛若水写了《西樵留行序》一文表达惜别之情,可见两人关系之深。

  其三,在政治上,他们有着共同的志向。特别是在“大礼议”斗争中,湛若水、霍韬、方献夫这三名来自广东的官员都支持嘉靖皇帝,认为皇帝应奉祀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湛若水和霍韬在实践上也有相同的地方,他们都支持毁“淫祠”,在地方上建立祠堂、书院,推行儒家教化。

  据霍氏后人介绍,直至今日,湛氏后人与霍氏后人还保持着来往,延续两位尚书的友谊。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五区
   第A06版:民生
   第A07版:时事
   第A08版:发现
历经五百年风雨的家族治理标杆
霍韬画像题跋人竟是亲家公
霍韬与王阳明的忘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