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 记者刘赟、朱志荣摄影报道:近期,不少车主吐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充电枪及充电电缆的重量愈发沉重,不仅使用不便,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甚至有车主遭遇意外,被充电枪击中面部,最终缝了8针。佛山的实际情况如何?3月24日,记者实地走访市内各大充电站场,对充电设备的重量进行实测,同时深入了解市民的使用情况。
在顺德区一家公共充电站,记者发现不同充电桩的充电枪和充电电缆在重量、柔韧性以及操作便利性上存在较大差异。一般充电桩分为慢充和快充,其中慢充的充电电缆相对较细、较轻,柔韧性也更好。
记者在一处配备慢充桩的停车点进行体验,只需一只手就能轻松将充电枪从充电桩上取下,并顺利连接到车辆充电口。整个过程较轻松,操作起来也较便利。
快充桩的充电电缆则明显粗壮许多,重量也大幅增加。记者尝试单手提起快充的充电枪,感觉颇为吃力,需要用较大力气且用两只手才能勉强将其拿起并移动到车辆充电口位置。而且,由于充电电缆柔韧性不足,在移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扭转、缠绕的情况。
“好几次拔充电枪时,我都不得不向路人求助。有一回,我在拔充电枪的过程中,它突然反弹回来,险些打到我。”市民李女士说,希望相关生产商能对此进行改进。
“快充的充电枪确实重一些,每次充电都感觉像在健身。”市民张先生表示,快充充电枪重量在他的接受范围内,并未造成太大影响,但对于女性来说,操作起来会比较吃力。
记者实地调查后发现,反馈充电电缆过重、操作不便的车主群体中,女性占比较大。不过,大部分车主称充电电缆的重量并未对其日常充电产生影响。
充电枪、充电电缆为何设计得又粗又重?有行业专家指出,随着快充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功率充电桩线缆因需承载大电流、集成散热及防护结构,普遍存在重量大、柔韧性不足问题,一旦扭转,回弹力很大。
目前,行业内正在尝试推出更轻的设备。专家表示,未来可能会通过液冷的方式来控制导线发热,在保持电流通量的情况下,减轻导线的重量。
安全小贴士
广大市民在使用充电桩时,务必注意安全。在插拔充电枪时,要站稳身体,握紧充电枪,避免因充电枪反弹造成意外伤害。在归还充电枪时,尽量将线缆理顺,减少线缆扭转、缠绕的情况。如果发现充电桩存在故障或安全隐患,应及时联系相关管理部门或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