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亚洲前首富李兆基:

用一生书写商业传奇 以赤子之心反哺顺德

1997年,李兆基捐资200万元筹建的李兆基中学游泳池落成。/顺德区宣供图
  

  3月17日,恒基兆业地产官网发布消息称,“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沉痛宣布集团创办人李兆基大紫荆勋贤,痛于今天黄昏 (公历二零二五年三月十七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详与世长辞,积闰享寿九十七岁。”

  李兆基,1928年2月20日出生于顺德大良,因为在家中排行第四,所以被香港人称为“四叔”。他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创办人,香港顺德联谊总会荣誉会长,世界顺德联谊总会名誉会长,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原主席、总经理。李兆基20岁时孤身来香港闯荡,十年后与好友冯景禧、郭得胜合伙成立地产公司永业,1963年将永业重组,创办了新鸿基。尽管他早年移居香港并在香港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他始终心系家乡,多次慷慨解囊,助力顺德经济社会发展。

  

  从“地产大亨”到“亚洲股神”

  

  李兆基于1995年、1996年、1997年在《福布斯》富豪榜上连续三年成为华人首富、亚洲首富,并连续两年在全球富豪榜上保持第四位。1995年,获得“亚洲企业家成就奖”。2018年,以2150亿元财富成为香港首富。2020年,以304亿美元财富成为《福布斯》香港首富。他是香港四大家族一代创始人,被人们称为“地产大亨”“亚洲股神”“香港巴菲特”。

  1958年,李兆基和冯景禧、郭德胜等8人合资成立永业公司,推出“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方式,一改香港整栋出售的销售模式,公司修建的项目几乎都能实现快速去化。

  1963年,李兆基和冯景禧、郭德胜3人将永业公司重组,成立“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其中郭德胜出任主席,持股40%;李兆基出任副主席兼总经理,持股30%。彼时,新鸿基这一名号彻底在中国香港打响。1972年,新鸿基地产在香港上市。

  不愿止步于现状的李兆基于1975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并于1988年推动恒基地产上市。

  地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李兆基在进入21世纪后涉足股票业务。李兆基在资本市场同样如鱼得水,成功实现从“地产大亨”到“亚洲股神”的华丽转型。

  不论是李兆基的一元变八元理论,还是在美国次贷危机、日本股票中审时度势的精准操作,都无疑为其“股神”的身份重重加码。自此,金融界又增加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慷慨解囊助力家乡顺德发展

  

  尽管李兆基早年移居香港并在香港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他始终心系家乡,对顺德怀有深厚的感情。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起,李兆基便率先行动,捐资180万元扩建顺德华侨中学(后称“顺德区李兆基中学”),成为改革开放后顺德接受的首批侨捐项目之一。

  1980年,李兆基再度慷慨解囊,捐赠310万港元兴建顺德医院。在物资短缺、医疗条件简陋的当时,一所设施相对完善的医院,对于保障顺德人民的健康意义非凡。1991年,他又捐赠500万港元助力顺德体育中心建设,为家乡体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推动顺德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1993年至1994年间,李兆基豪掷8000万元人民币,兴建李兆基中学。从校园选址、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他都投入大量心血,力求打造一所现代化、高质量的学府。学校建成后,凭借先进的教学设施、优美的校园环境,成为顺德教育的标杆。多年来,李兆基中学为社会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桃李芬芳满天下,承载着李兆基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殷切期望。

  2000年,李兆基捐资5000万元助力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推动家乡职业教育发展,为顺德产业升级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紧密贴合顺德制造业强区的发展需求,从人才培养源头为家乡经济腾飞提供支撑。

  据统计,多年来李兆基为顺德捐资超过1.7亿元,涵盖教育、医疗、体育等多个领域,极大改善了家乡人民的生活品质,促进家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除了真金白银的捐赠,李兆基还多次回到顺德考察、投资,支持顺德的文化活动和传统工艺的保护,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顺德的历史和文化。他曾多次公开表示,顺德是他的根,是他成长的地方,也是他心中永远的故乡。李兆基用一生书写了一段粤港商业传奇,更用拳拳赤子之心,为家乡顺德的发展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整理/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琦玥、刘祖凤)

 
     标题导航
亚洲前首富李兆基:~~~
禅城消防志愿服务走进社区~~~
顺德多个村居社区积极开展植树活动~~~
追忆顺德乡亲李兆基~~~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高质量发展在一线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佛山50公里徙步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五区
   第A08版:教育周刊
用一生书写商业传奇 以赤子之心反哺顺德
为老年居民筑牢安全防线
共建绿美家园 助力乡村振兴
倾情桑梓的赤子贤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