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传媒全国两会北京报道组记者杨立韵、刘祖凤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功夫到美食,从龙舟到醒狮……拥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尽管佛山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本地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但仍然存在着“墙内开花墙内香”的局限。
如何推动佛山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墙内开花墙外香,吸引更多游客知道佛山、向往佛山、来到佛山?这是佛山在文旅产业发展新的时代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佛山传媒全国两会北京报道组专访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
攥指成拳形成合力 提升文化认同感
张铮对佛山的关注已有多年,他因西樵山文化而与佛山结缘。2024年,他持续关注西樵山下举行的大地艺术节、火爆全网的叠滘龙船漂移大赛、云秀山下的佛山“西甲”等文旅活动。
“这些活动单独拎出来都有巨大的人气和流量,但目前它们更像是各自为战,若即若离。”张铮认为,佛山的当务之急,是从这些IP中找到一个连接点,攥指成拳形成合力,让它们从单兵作战成为兵团作战。这个连接点,从硬件上看是建立统一的运营机构,从软件上看,就是建立“认同者经济”意识。
当前的文旅产业,年轻人是消费主力军。“Z世代”对定制化、个性化的文化生产服务和消费行动有十分强烈的需求。就如手机壳不再是单纯的保护套,而是一种新型社交货币,可以用来表达情绪、个性和态度。
在这种态度驱使下,“认同”还激发了内容创作者的创作源泉,搭建起多元化的文化传播平台,并且呈现出独特而多样的内容,为文化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
张铮以重庆为例,其文旅的独特之处,在于用最真实的生活场景,把历史、山水和烟火气融为一体。在“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这3张传统“金名片”外,重庆借助其山城地貌,让“8D城市”等网红热梗层出不穷。社交媒体上的重庆,看起来鲜活而年轻。
造梗,接梗,给年轻人以认同感,并接受他们托举的力量,张铮认为,这是佛山可以借鉴的经验。
让人们在“具体而微”中获得共鸣
第二个被张铮列为参照对象的城市是哈尔滨。哈尔滨之所以能让外地游客着迷,除了冰雪世界奇观以外,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它在服务细节上做得好。张铮建议,佛山要像哈尔滨一样关注人们“具体而微”的生活,即打造一种旅游场景,让人们在细节中获得共鸣。
张铮表示,人与城之间,除了物理意义上的联结,还包括精神上的联结。今年春节以来,杭州“六小龙”声名鹊起,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实,杭州一直以来就是人口净流入大市,对年轻人尤其是创新创业者十分友好,一句“无事不扰”就引发广泛共鸣。
这也是佛山最擅长的事情。张铮说,一方面,佛山要正视自身的自然生态和人文优势,自信凸显其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之处,并以此为基础为年轻人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把握未来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贴近人们“具体而微”的生活。
佛山版的“具体而微”,可能是家楼下的一家米粉店、一个早餐铺,它们提供了日常不可或缺的贴心服务;也可能是街上行人的一个暖心举动,让人们感受到乐于助人或见义勇为的美好。
在佛山,西江、北江穿城而过,西樵山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桑园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千年岁月,在此流转,岭南文脉,沁润城市肌理。这些都是佛山版“具体而微”最好的注脚。
激活文化记忆 讲好佛山文化故事
佛山是一座面向全球的制造业城市,要用面向全球的定位来讲自己的故事。
张铮认为,佛山当前能担此大任的题材是龙舟与醒狮。比如龙舟,它既唤醒了民族自豪,还为在地群众带来欢乐,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醒狮则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张铮提出“萌娃舞狮”的建议。他说,萌娃舞狮牵动着对传统文化怀有热忱的家长、老师等,并且关联扎狮头、功夫等岭南优秀传统文化,与佛山制造、旅游文创更有密切关联。同时也是从娃娃抓起讲好地域文化故事。
张铮建议,佛山要加快激活文化记忆,久久为功耐得住寂寞,尤其是要打好政府政策+智库方法论+企业示范推动+厚植民间土壤等组合拳。“一旦这样的文化记忆扎根生长,就会成为一代代人的集体记忆。”
他表示,佛山不必拘泥于他人的成功路径,要充分地利用民间的创意和民间的力量讲好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