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 记者李馨报道:食过春笋,才知春之味。在中国丰富的食材宝库中,笋以其独特的口感与丰富的营养价值,占据了一席之地。特别是在立春后,冒尖的春笋肉质鲜嫩、美味爽口,油焖笋、煮笋汤等做法更让人唇齿留香。然而,最近有市民因贪吃春笋出现呕吐、晕厥等症状,被送进医院。
近日,在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诊的患者中,出现因过量食用春笋而引起上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嗳气等症状的病例。该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潘爱欢介绍,春笋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粗纤维等营养成分,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等问题。但如果食用过量,则容易对胃肠道造成负担,甚至引发肠梗阻、胃黏膜水肿、糜烂、出血等不适。
“春笋含有的蛋白质比较丰富,对于过敏体质人群可能会加剧过敏反应。有些人在食用春笋后突然出现晕厥,就可能是因为过敏而引起的反应性晕厥、胃黏膜呕吐、急性胃黏膜损伤等情况。”潘爱欢提醒,春笋还富含草酸,可促进胃酸的分泌,对胃粘膜的刺激较大,也是引起胃黏膜急性病变的原因之一。因此,对于肠胃相对较脆弱的儿童、老人以及一些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来说,应谨慎进食春笋。
医生建议,春笋应适量食用,通常一个人一顿春笋的进食量在100~200克是比较适度的,大于300克则容易引起消化道的相关症状。在烹饪春笋之前,要剥干净、洗干净,并进行5~6分钟的焯水处理,充分煮熟后再进食会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