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 记者李嘉雯报道:近日,国内黄金首饰价格再创新高,引发黄金消费热潮。然而,不少消费者在购买黄金时遭遇消费陷阱。为此,记者走访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了解如何在黄金消费中避坑维权。
随着黄金市场的发展,许多品牌将新工艺与黄金相结合,推出一系列“轻黄金”饰品。这类饰品克重低、设计感强、价格亲民,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但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欺诈行为。例如,今年春节前后,网络上出现售价9.9元的黄金贴,宣传称“足金999”并配有“鉴定证书”,但实物可能只是塑料贴片镀金。
在实体店内,类似的消费陷阱也不少。有市民在某金饰店购买一口价1888元的金戒指,多次要求称重后再购买,销售人员却坚持付款后才告知克重。付款后,销售人员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剪掉标签再称重。这类“一口价黄金饰品”按克重换算,价格远高于当日黄金价,且换购或退货困难。
佛山市消委会提醒,购买纯金等贵重商品时,若商家不主动告知克重、不出示克重标签,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消费者应理性消费,选择信誉良好的知名品牌专卖店、商场或可靠的官方平台购买。购买前多查询、多对比,重点查看产品标签,了解产品规格、重量、含量、生产商等信息,对克量有要求的,应现场称重核实,避免消费纠纷。
佛山市消委会消费指导部部长黄玮晶表示,购买黄金饰品时,消费者要了解计价方式,尤其是“一口价”商品,应清楚克重、纯度、加工费、置换规则等重要信息。同时,要甄别商家宣传信息,警惕“黄金免费换”“零工费换新款”等销售话术,参加节日促销、以旧换新等活动前,需详细咨询活动规则,避免上当受骗。若遇到消费纠纷,消费者可先与商家沟通协商,提出合理诉求;若无法达成协议,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