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口袋公园 还可以更美一些

  

  □刘建萍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口袋公园以其小巧、精美、便捷的特点,满足了市民对“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城市微更新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022年7月住建部大力推动“口袋公园”建设以来,佛山已建成口袋公园超300个,占全省总量的近15%,为“绿美广东”建设贡献了佛山力量。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佛山口袋公园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规划不够科学合理。部分口袋公园选址在人气不旺或交通不便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影响了市民的使用体验;二是设计缺乏人文内涵。部分口袋公园在设计上单纯追求自然环境提升,忽视了当地人文特点,从而弱化了公园的文化教育功能;三是缺乏长效管养机制。未建立有效的管养和监管机制,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不足,导致口袋公园“易建难管”,后期维护压力较大。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在经过详细调研后,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口袋公园建设,需要加强“规建管”三方的有机衔接,做到规划、建设与管理同步实施,形成一体化发展模式。以完善居民15分钟生活圈为准则,规划补充改造点位,提高口袋公园布局合理性。选择生态资源、人文资源较好的地块进行改造升级,尤其是近郊地区,应选址在人口相对集中、需求大的城镇或中心村。同时,整合周边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配套资源,让市民更便捷地享用口袋公园。

  二是以人为本,功能优先。以需求为导向,把重点功能聚焦到休憩、儿童游戏、康体活动、文化展示、科普教育、法制教育、园艺体验、艺术表演、活动集散等方面,尽可能提供大多数居民最想要的功能服务。避免大拆大建,对原生环境和地貌、人文资源等要做到最小干扰和影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公园空间。尤其要增强儿童友好型游乐设施,为儿童提供一个安全的游戏和学习环境。

  三是品牌打造,文化赋能。推动“一园一品”品牌建设,促进口袋公园的设计巧妙融合岭南文化精髓,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公园景观。可融入多样的文化元素,植入龙舟、舞狮、功夫、行通济、秋色等佛山文化元素,通过主题雕塑、文化墙和艺术空间等表现形式,加上夜间灯彩、瀑布墙、水幕电影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岭南文化活力。可结合岭南园林造园手法,融入岭南文化元素,在建筑外立面保留岭南传统建筑特色,亭台楼阁采用三雕三塑手法,彰显韵味,创造诗意栖居环境。也可通过史海钩沉的方式,活化佛山历史遗迹和故事,如叶问、黄飞鸿等人物故事,使口袋公园不仅是休闲地,也是传承岭南文化的重要场所。

  四是机制创新,共建共治。构建居民自治的管养机制,营造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探索园长制、认养制、志愿服务等模式,对口袋公园开展日常巡查及问题反馈等工作。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口袋公园规划建设及后期运营,激活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推动口袋公园运营维护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植入消费新业态,将文艺表演、夜市、美食等商业业态融入有条件的口袋公园中,推动口袋公园的自我平衡、自给自足。强化跟踪问效,建立有效的第三方监测评估体系,完善建设成果“跟踪—评估—问效—回头看”工作机制,推动口袋公园管理水平提质增效。

  (作者系广东省政协委员、民革佛山市委会副主委)

 
     标题导航
~~~
~~~——对话季华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温志庆
~~~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请到佛山过大年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新年新气象 奋战开门红
   第A06版:气象万千探百村
   第A07版:理论周刊
   第A08版:时事
口袋公园 还可以更美一些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千行百业?
以非遗+为内核,推动岭南非遗精准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