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 记者李馨摄影报道:在佛山市白燕小学的校园微农场里,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为种植的中草药和农作物等除草,绿油油的蔬菜旁,修长的薄荷叶片随风摇曳,蜿蜒的藤蔓上结出秋葵,一簇簇艾草匍匐在地。现场,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不时传来,呈现出一片悠然自得的田园景象。
作为佛山市首批15所校园微农场建设重点支持学校之一,白燕小学利用教学楼楼顶空间,开辟出“空中菜园”,将一楼小花园打造成“青青本草园”,面积达500平方米,种植了益母草、车前草、藿香、芦荟等几十种中草药和农作物,将劳动与传统中医药文化紧密结合,让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的“责任田”。
“这是我亲手制作的酵素,可以变成农田的绝佳肥料。”“我拔到了一个好漂亮的胡萝卜。” 在每周四下午的劳动实践课中,学生们亲身体验翻土、除草、播种、浇灌的种植过程,体会春种夏生、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还收获了大自然馈赠的意外惊喜。
学生王楚铃在除草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樱桃萝卜,这是她第一次见到这个品种,觉得十分新奇。“我们班的种植区有火炭母和车前草,它们对人体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我以前都不了解这些植物,现在不仅认识了很多中草药,还学到了许多养生知识,并且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学生朱诗雨说。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家长也十分支持,与孩子共同参与。”504班班主任罗裕芳表示。近年来,白燕小学提炼出“让生命在绿色中绽放”的办学理念,围绕“绿色教育”的文化品牌,构建了“文化立校、课程育人、特色发展、五育融合”的绿色教育体系。
白燕小学校长方军成介绍,学校结合佛山传统文化底蕴和毗邻佛山市中医院的地理位置优势,创立了“劳动教育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的特色品牌,开设“青青本草园”种植区和中医小作坊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中草药的种植知识和药用价值。此外,学校定期邀请佛山市中医院的医生为师生们带来科普讲座,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健康素养,让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创新打造了“小神农”特色劳动课程,通过五觉观察中草药、制作中草药名牌、种植晾晒中草药以及手工制作驱蚊香包等活动,让学生们个个化身“小神农”,努力做到识百草、种百草、用百草,培养劳动技能和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我们将劳动课程与中医养生、中医药文化知识相结合,编写相关教材教案,把劳动课程纳入教学评价,同时积极探索课程开发与学科融合。”方军成说,学校将继续发扬中医药文化,通过家校社合作,收集师生和家长的金点子,邀请专业人士来到学校的“绿色大讲堂”,给予相关指导,进一步改善校园微农场的硬件设施,借助科技的力量,在传承中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