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张雯静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贡阳、袁江帅
佛山秋色巡游的彩车、彩灯制作正密锣紧鼓进行,其中,绚烂多彩的彩灯令人期待。彩灯在秋色文化中是如何体现的?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佛山彩灯)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玉榕。
杨玉榕从事彩灯创作设计和技艺传承工作六十年,秉承着工匠精神,在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让注入浓郁民间特色的佛山彩灯走进高雅艺术的殿堂。她说,佛山彩灯,俗称“灯色”,是佛山民间艺术与当地习俗结合而成的工艺品。佛山彩灯的制作除了用铁线和绸布,还以佛山独有的铜衬剪纸作装饰,纹样丰富,工艺精致,色彩艳丽,灯形千姿百态。
秋色灯是佛山彩灯重要的一个分支。杨玉榕说:“秋色艺术灯,是因为它的材料都是用丰收后的多种植物、种子等来做的,这些材料做出来的彩灯,和其他地方的很不一样。”
往往,民间艺人会各出奇招,从生活中挖掘制作材料,利用芝麻、瓜仁、豆类、通草、灯芯草、木刨花等原料,剪刻、粘砌成各类纹样图案,组成玲珑剔透的灯芯瓜子灯、鱼鳞灯、通草灯等,不断丰富彩灯的形式和内容。
杨玉榕做过的秋色灯不胜枚举,灯芯瓜子灯是其中的得意之作,材料中使用了很多瓜子,包括红瓜子、黑瓜子、葵瓜子和哈密瓜子等。她巧妙地将这些瓜子做成花的图案,然后加入一些灯芯草,不仅让这盏灯的形式别致精巧,而且既耐看又漂亮。
制作于1980年的墨鱼骨灯,也是杨玉榕的得意之作。时隔四十余年,墨鱼骨灯仍晶莹剔透。杨玉榕介绍说,这盏墨鱼骨灯,是用刻刀刻出来的,像雕刻一样,用几十块墨鱼骨,雕刻完合在一起,才做成这样一盏墨鱼骨灯,“拿到材料,每天都要换水洗,去掉它腥臭的杂质,然后才能拿来雕刻,雕刻之后,还要进行加工,要耐得住这样一种寂寞。”
传统的彩灯制作难度大、周期长,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彩灯,杨玉榕和徒弟们始终致力于佛山彩灯和秋色文化的宣传。“为了更快更好地使大众接受,我们就做了一些用激光来切割的材料,一堂课他们就可以拼装好一盏灯,他们得到了一个很好的体验,同时也有成果出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佛山彩灯非遗项目不断进行活态传承,融入当代人的生活,焕发优秀传统文化新活力。2024年佛山秋色巡游的脚步日益临近,让我们一起期待巡游中亮相的一系列绚丽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