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艳美
近日,在顺德容桂青少年文化宫,刚获得第2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终审业余组个人“小梅花”称号的林钲城正在努力地练功。他的父亲林志康站在一旁认真地说:“我以前完全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粤剧发烧友,他一个不到10岁的小孩带动了我们一家人都爱上了粤剧。”
5岁就学唱《武松打虎》
林志康回忆说:“儿子林钲城很小时,家里会播放粤剧碟片,当他看到《帝女花之香夭》时非常着迷,并要求不断重复播放。他看完后兴致勃勃地说‘要演给我们看’。”
后来,容桂一间庙宇请来了戏班演粤剧。林志康带上儿子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在儿子看到《搜书院》时,对里面一个男性角色非常着迷。看到儿子如此着迷,林志康便专程带着儿子前往江门继续去看这个戏班的演出。不但如此,林志康还带着儿子到广州各大戏院看广东著名剧团和大佬倌的演出,父子俩看得如痴如醉。很快,母亲也成了粤剧发烧友。林钲城3岁的弟弟偶尔也会对着父母说,“我也要唱一段《武松打虎》给大家听”。
正是在这样浓厚的粤剧氛围下,林钲城开始踏上学艺之路。林钲城的指导老师钟向红是顺德区庆凤鸣粤剧团副团长,正印花旦,多年来致力于粤剧曲艺的传承工作。她回忆道,刚认识林钲城时,他才4岁,学唱《武松打虎》时才5岁,“当时是另外一位老师向我推荐林钲城,见过面后,我发现他在粤剧曲艺方面是有天赋的,便开始教他唱戏。他是我这么多学生里面比较能吃苦、比较有毅力的一个。”
“他刚学唱《武松打虎》时,连字都不认识。”林志康说,“怎么办呢?老师不可能挤出那么多时间专门教他识字的呀!于是,认字学唱的任务就放在家里了。那时,我连简谱都不认识,就重复听这首曲,听50次学不会就听100次,我自己先学会唱,然后再慢慢教他认字和唱曲调。”
为让孩子更有动力,林志康买了一只大大的老虎玩具。“我鼓励他说,今天有进步就拆一点点包装,于是今天拆开一点点露出老虎尾巴,明天又有进步就拆开另外的地方露出老虎的腿,有了大进步就拆开老虎的脸。等孩子差不多掌握好了,我就将全部包装拆开,让他完全拥有这只老虎玩具。”
学艺路上攻坚克难
在学艺的路上,林钲城可谓攻坚克难,过完一关又一关。
林志康坦言,儿子虽然在家坚持练习,家人认为合格了,但是把他送到钟向红老师那,老师一听觉得还是五音不全。后来,在老师一点一点的指导下,他终于能唱好这首曲。
“本来《武松打虎》只是一首曲,但后来我们将它改编成一个剧。”钟向红说,“我们希望让林钲城好好演绎这个剧。但难题又来了,发现他的筋骨非常硬,但这个戏必须要配合功底来演绎。”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林钲城的筋好像还压不开。为此,大家一度有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在钟向红的建议下,林钲城同步去学习武术。随着武术技艺的不断进步,林钲城的功底也得到提升。为了有更好的演绎效果,钟向红让另一位老师陈剑军一起进行指导。
“这个戏前后练习了一两年,从每一个眼神、动作、身形,一个一个细节反复练习。他每天在家坚持完成我们交给他的练习任务,非常刻苦,最终才能上舞台参加比赛。”钟向红说。
学会坚持和努力 收获自信
7月25日至30日,第28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终审业余组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在湖北省黄冈市举行。经过一路的披荆斩棘,林钲城凭借粤剧节目《武松打虎》获得“小梅花”称号。
据介绍,“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是一项全国性、高规格的少儿戏曲艺术活动,以薪火相传的使命感呼应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吸引了全国各地优秀少儿戏曲爱好者参加。本届业余组共有来自全国各地30多类剧种的103个个人项目和83个集体项目共1363名选手参加终审,竞争十分激烈。
在老师的指导下,林钲城饰演的武松功底扎实,表现出色。他凭借一气呵成的身段步法、精准干练的眼神动作、咬字清晰婉转悠扬的唱腔,征服了评委。
对于获得“小梅花”称号,林钲城表示,这是莫大的鼓舞。虽然只有9岁,但他的谈吐显得比同龄人更加稳重和成熟。在多年的粤剧曲艺学习道路上,林钲城不但收获了技艺,还学会了坚持和努力,并在舞台上收获了自信。
林钲城说:“我上台从来不紧张,因为我太热爱舞台,一开始我是因为喜欢粤剧的衣服、乐器和道具才走上粤剧曲艺的学艺道路,但后来我发现我更热爱在舞台上演绎的感觉。每次收获掌声,我总感到无比的自信,也给我莫大的鼓舞。”
对于林钲城获得“小梅花”称号,钟向红表示满载艰辛和感动,“必须要感谢容桂文化站、容桂青少年文化宫和各位指导老师、学校以及家长,如果没有多方合力,是很难获得这样的成绩的,希望接下来继续通过粤剧曲艺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让更多人认识、爱上粤剧曲艺。”
对于林钲城来说,获得“小梅花”称号是对他重要的肯定和积累。9岁的他还将继续在粤剧路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