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品读分享 感悟历史文化变迁

第二届佛山悦读节作家与读者见面会火热举行
覃炜明(右)和读者交流。/覃炜明提供
郑焕坚在作分享。/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皓贤摄
扫码进入专题 看更多内容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覃征鹏、束维 通讯员森记

  

  第二届佛山悦读节暨2024南国书香节佛山分会场活动持续举行,作家与读者见面会吸引了众多读者参与。上周末,历史作家郑焕坚、作家覃炜明等名家齐聚佛山,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分享写作心得与故事。

  

  乡土作家覃炜明:

  用心刻画人与草木共生共长故事

  

  8月24日,《草木吾乡》作者覃炜明到顺德璞一书城和读者交流,并举行创作分享活动,来自广州、佛山、中山等地的40多名读者参加活动。

  《草木吾乡》分为“草木滋育”“草木给养”“草木滋味”三大篇章,记述了与作者童年生活、成长有密切关联的南方山野近60种草木植物,展现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通过草木为切入口,作者以平实的语言刻画草木背后的“人”的故事,讲述人与草木共生共长的成长记忆,折射上世纪60~70年代的南方农村的生活画像。

  “我生在上世纪50年代,长在贫瘠的广西苍梧农村,能够长大成人,并成为一名文字工作者,是来自家乡草木养育了我,是我生命中需要特别感恩的对象。” 覃炜明说,《活在吾乡》一书是感恩亲人,《草木吾乡》是感恩大自然的赐予。“我每一篇关于草木的文字都记录了家乡人,体现的是人与草木共生共长的关系。我选择记录草木的标准是,第一,曾经为自己成长提供过温饱给养。第二,和自己童年生活产生过刻骨铭心的记忆或者关系。”

  

  历史作家郑焕坚:

  从唐诗探秘中国历史

  

  8月24日, 历史作家郑焕坚做客第二届佛山悦读节,在佛山魁星书院讲学堂与广佛两地的读者分享《诗画中国:从唐诗探秘中国历史》。他以独特的综合学科视角,带领读者走进唐诗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

  分享会上,郑焕坚通过对唐诗《将进酒》的解读,探讨了李白一生的坎坷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通过李白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郑焕坚分析了唐代阶层固化的现象,以及这种社会结构对诗人命运的影响。他认为唐诗不仅是文学的艺术,更是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历史事件的镜子。

  郑焕坚在解读唐诗时,强调了唐诗与历史、社会的紧密联系。例如,通过分析唐诗中的空间结构(如大运河)和时间结构(如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展示唐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和主题,以及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

  在互动环节,郑焕坚耐心解答了现场读者的提问,并分享了他在研究唐诗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他通过12组关键词,如大运河、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等,深入剖析唐诗,展现唐诗所特有的宏大气象,鼓励大家从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视角去理解和欣赏唐诗。

 
     标题导航
~~~第二届佛山悦读节作家与读者见面会火热举行
奥运冠军谢思埸、陈艺文到访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
~~~2024佛山传媒艺术团研学活动举行
佛山市星级旅游饭店从业人员服务技能竞赛开赛~~~
~~~
~~~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经济
   第A05版:五区
   第A06版:理论周刊新论
   第A07版:理论周刊个论
   第A08版:民生
品读分享 感悟历史文化变迁
扎实训练 全力备战
走进演播室过把主持瘾
比拼专业技能 提升服务水准
规划调整公告
天天福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