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顺荣、朱德文
在顺德区杏坛镇古朗小学乒乓球训练馆,学校乒乓球队正在分组进行对抗训练,学生们神情专注,教练黄浩国细心观察队员每一个动作,逐一指导并现场示范标准动作。
黄浩国2016年9月入职古朗小学成为一名体育老师,执教学校乒乓球队。球队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多次在市、区比赛中获得佳绩,有多人次登上全国比赛的最高领奖台,他用心用情点亮了一所乡村小学的“国球梦”。黄浩国也荣获了“佛山市优秀体育教练员”称号。他期盼,未来可以培养出乒乓球世界冠军,让更多人爱上乒乓球这项运动。
为情怀 投身乒乓球运动教学
黄浩国2016年从广州体育学院毕业,他选择来到顺德西南部的一所乡村小学执教。时至今日,黄浩国还记得当年应聘古朗小学的情景,“当时,也有广州的学校早早发来工作邀请,但自己还是选择了古朗小学作为自己教学生涯的第一步”。
黄浩国说,选择古朗小学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所学校有培养杰出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历史;二是被当时学校校长陈志豪的办学情怀打动。“陈校长跟我说,学校的条件可能留不住你,但我可以很肯定告诉你,一定尽最大的努力为你创造最好的平台,把乒乓球运动作为办学特色,再续四十年前的辉煌。”
原来,在20世纪70年代,古朗小学曾经培养了第一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单打季军伍锦星、德国乒乓球公开赛女子赛事冠军伍佩华以及1988年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广东省赛区乒乓球男单亚军、团体亚军伍文英。
从零起步 站上全国比赛领奖台
坚定了信心,有学校的大力支持,黄浩国开始了在古朗小学的教学生涯。但是,他的第一步走得并不顺畅。2017年4月,黄浩国首次带队参加全区比赛,没有一位学生打进前8名,最后团体总分是0分。
黄浩国没有气馁,他把这个“零分”当成了新起点。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黄浩国通过深入研究,“对症下药”创造一套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为了训练学生的起跑速度,他自制了起跑器。为了训练学生的腿部力量,他找来废弃的轮胎代替专业的训练器材。他还自制各类捡球器、反弹器等等,千方百计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率。
同时,黄浩国在学生身上投入更多时间,每天上午训练40分钟,下午托管课结束后,带着队员们继续训练。对于一些主力队员,他还会陪练到晚上七八时,常常成为全校最早到、最晚归的老师。“我们的训练是在不影响文化课的前提下进行的,训练中我发球给学生练,每天平均至少拍20筐,每筐装满有200多个球,所以两只手都长满了茧。” 黄浩国说。
短短数年,经过黄浩国的摸索和创新,古朗小学的体育教育焕然一新。2023年4月底,2023年第42届“银河·开拓杯”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在天津举行,黄浩国带领古朗小学乒乓球队6名队员加入佛山市乒乓代表队出战比赛,夺得3金1银。6名队员全部获得“优秀运动员”称号。黄浩国被评为本次比赛“优秀教练员”。古朗小学乒乓球队的成绩从全区垫底到站上全国比赛领奖台,黄浩国花了6年。
坚守初心 扎根乡村努力追梦
在杏坛镇古朗小学乒乓球训练馆的墙上贴着很多标语,如“积极阳光”“勤于练”“我是未来的世界冠军”等。黄浩国说,他的训练理念是:“让孩子们读优秀的书,打专业的球,走健康的路,希望能够输送更多的优秀苗子到佛山市体校,再到广东省队,甚至是国家队。”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黄浩国说,争取培养出未来的世界冠军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自己需要继续努力,当初选择到古朗小学任教,就是为了这一个乒乓球梦想而来的,虽然这几年也有不少单位高薪邀请,但自己将坚守初心,继续扎根乡村学校一线。
黄浩国不仅在古朗小学全身心投入工作,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在科研、课改、创建学校特色等方面走在前头,积极推动杏坛镇青少年乒乓球特色发展,建设并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乒乓球特长学生培养运行机制,为杏坛镇培养优秀乒乓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