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金晓青 通讯员杨黛梅、邬秀芬
建村800多年的南海区狮山镇璜溪古村保存有明清古建筑130多间,过去不少都荒废着。璜溪村经济社社长李志成不甘心这些古建筑资源荒废凋零,四处“取经”,并带领班子成员及村民发掘古村文化价值,链接多方资源,让古村焕发新活力,成为狮山文旅一张闪亮的名片。
让古建老宅“活”在当下
2016年3月,因受到村民认可,李志成被推选为璜溪经济社社长。有着800多年历史的璜溪村,保留了明清时期古建筑群、古祠堂、古民居130多间,是南海区“十大”古村落、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虽说名声在外,当时的璜溪村,由于许多村民移居海外,部分老宅古巷内杂草丛生,村中9条巷道,有3条被堵成“断头巷”,部分房屋也由于年久失修几近坍塌。
当时,李志成看到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就这么一直荒废着,心有不甘。在他担任璜溪村经济社社长的时候,古村保护被列入议事日程。璜溪村也引入了古村文化保育项目和社工机构,积极挖掘古村文化。在与社工交流及到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等地的学习中,李志成看到了重振古村文化的希望,也坚定了古村活化的信心。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古村文化保育项目升级为古村社区营造项目。该项目培育村民骨干,孵化出璜溪导赏员、“美妈厨神”等志愿服务队,带动更多村民参与村中各项事务。社工还梳理了璜溪村的民俗活动,如天后诞、太公分猪肉、白话剧等,让民俗活动得以传承。
古村活化,环境干净整洁是前提,李志成和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打扫祖屋。当时,多间房屋涉及水管网改造,李志成及班子成员积极做好村民工作,经常从一大早忙到天黑。在大家的努力下,璜溪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一些废弃的古屋被整理出来。这时,众人惊喜地看到,原来璜溪还有这么多古建筑可以修缮。
用行动奏响乡村振兴之歌
李志成肯学肯干,他和班子成员一起,主动研究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争取政府部门对璜溪村建设的资金和资源的支持,积极落实各项工程,如请村民共同参与策划设计位于炮楼内的村史馆,馆中不少展品由乡亲捐赠。
一座座古建筑被修缮,既保存了村庄原有风貌,又赋予了其新的功能。修缮活化后的德深公祠成为咏春养生馆。秉裕书室作为乡建学堂使用,开展座谈会、摄影课堂等活动。广东省首个岭南广府建筑传习基地在古村揭牌,整个古村成为“古建教室”。
河涌净化了,古建筑修缮好了,古村绿化、厕所、停车场等环境建设被列上了议事日程。
在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时,璜溪村发现村民房前屋后有许多空地。李志成带头,腾出两块闲置地,并号召村民腾出24块共1580平方米闲置地,打造成了精致的二十四节气主题花园。
2020年,政府部门计划将璜溪村打造成“君子怀玉 仁德璜溪”的特色精品村。而在此之前,由于李志成及班子的不懈努力,璜溪古村活化已有既定方案。乘此东风,璜溪村的乡村振兴又迈上了新台阶。
旧仓库、旧祠堂等村集体物业盘活了,村民看到了商机,纷纷主动自费修缮自家闲置的祖屋,用于出租或用于亲友回乡创业。
链接资源赋能古村文旅大发展
场所建好了,还得有人气。为吸引多方来客,李志成邀请艺术家来村里作客,搭台办艺术集市。李志成变身义工,义务接水电、协助搭帐篷、管理停车场……他忙得不亦乐乎。
李志成积极鼓励村里的“美妈们”在各项活动中亮出她们研发的“璜溪三宝”,即鸡屎藤薄撑、鸡屎藤千层糕、鸡屎藤糊。他还请村民、志愿团队、社工一起参与,举办璜溪暑期夏/冬令营,培育小小导赏员,举办璜溪村旧相片展览、摄影比赛、非遗展览、艺术展等特色文化活动,让古村不断增添新活力、新魅力。
得知有客商想在古村办咖啡馆,李志成认为,这是活化璜溪古村、发展文旅新消费业态的良好机会。他先是把自家已租出去的祖屋收了回来,并挨家挨户动员其他五家村民,将各自家祖屋一起租给了这名客商。就这样,璜溪古村迎来了首个咖啡馆,并带动一系列文旅从业者入驻璜溪古村。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村民回村创业,提质升级的新消费业态也慢慢变多。走在巷道里,转角的旧屋可能是餐饮店、咖啡饮品店,可能是艺术工作室,也可能是文创体验店。
璜溪古村已荣获“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古村落”等荣誉称号,现已有文旅实体项目20间,还将引入非遗体验馆、粤剧传习所等研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