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陆佩兰 通讯员卢佳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朱志荣、陆佩兰
模具素有“工业之母”之称,是先进制造体系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吹瓶模具的发展,就没有今天市面上种类繁多的饮料产品。
位于佛山南海的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联精密”),是全球吹瓶模具最大供应商之一,在高端饮料包装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全国第一。星联精密生产的吹瓶模具于2021年获得工信部“单项冠军产品”认证,主要客户包括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达能、娃哈哈等。公司拥有100多项专利,并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更是吹瓶模具国家标准第一起草单位。
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星联精密已发展成为中国吹瓶模具第一品牌。
从“一个模一个样”到“一模一样”
走进星联精密产品展厅,展示区里各式各样、五彩斑斓的饮料瓶让人目不暇接。制作出这些瓶子的功臣,就是星联精密的吹瓶模具产品。
“目前全球60多个国家超过600个客户在使用我们的模具产品,瓶子、瓶盖、瓶坯种类多达上万种。”星联精密总经理姜晓平介绍。
吹瓶模具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上模和下模。在吹瓶模具的上下模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即模腔。熔融的塑料熔体进入模腔,通过气路系统吹气,使其在模腔内膨胀,与模具的内表面接触,瞬间就形成一个饮料瓶体。
市面上售卖的饮料都有指定的重量克数,而瓶子大小的精度往往决定了饮料企业的材料成本,精度越低,耗材越多,成本就越高。
如何提高精度?星联精密的制胜法宝是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以自动化、智能化代替传统手工操作,从设备工艺到生产全流程“微米之间”的精细管理,实现从“一个模一个样”跨越到“一模一样”。
姜晓平解释,例如一款500毫升装的模具,星联精密可以做到容量误差在±2毫升左右,大概是两三滴水的范围。
如今,饮料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对吹瓶模具的精度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饮料品牌和包装商对瓶子材料精度的控制要求比10年前提高了几倍,比如原来可能±1克都能接受,现在的接受范围缩小至±0.1克。”姜晓平说,客户的高要求倒逼星联精密在模具制作过程中对零件尺寸精度、冷却系统一致性、模具装配等环节提出更高要求。就是这种始终如一的韧劲,让星联精密一直屹立于行业顶端。
力争1~2年内智能化程度达80%以上
星联精密厂区的核心区域是一个立体式的数智化仓库,仓库四周是生产线的各个生产区间,16台庞大的柔性复合系统设备只需一两个人管理。这就是星联精密数智化工厂最直观的体现。
“中控平台显示数智化工厂各个模块功能的实时数据,通过数据更新促进产线升级。”姜晓平说,用个人电脑登录中控平台后,可以监测生产量、订单数、商业研发数量、工时比例、能功比例等数据。
2009年,星联精密的数控化率为70%左右,现在已达95%以上。通过智能化技术升级,星联精密的客户需求响应时间缩短了20天左右,还可以适应行业产品快速迭代、个性化的特点,更在精益求精中持续寻找利润增长点。2020年以来,企业利润年增长率达47%。
星联精密的数字化改造探索早在2003年已经启动。从传统的手工单工序作业模式开始,星联精密逐步走向数显化,再到数控化、自动化;走到今天,星联精密已探索出一条系统的智能化、柔性化、数字化道路,大数据领域累计投资达3亿元,研发占比10%以上。
“我们的研发核心在哪里?在于这个行业应用领域的前瞻性研发,提前做技术储备。我们根据全球饮料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单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习惯,开展诸如水饮、汽水、复合饮料、蛋白饮料、咖啡等品类研究,进行材料、结构、工程工艺、售后服务等数字化应用的研发,以便更精准地匹配客户需求。”姜晓平说。
面对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姜晓平深信,数智化发展道路将让星联精密走得更远。“目前我们的智能化程度大概是40%~50%,未来1到2年,我们要通过深度数字化,让智能化程度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