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历史文化街区爆改城市会客厅

岭南天地探索在地文化新生
岭南天地结合当下消费热点,打造天地趁墟节等IP,营造新型消费体验。
岭南天地内布满彩绘、彩灯等现代装饰,传统与现代交融碰撞,吸引众多市民体验打卡。
岭南天地融入非遗元素,丰富夜经济业态。/岭南天地供图
岭南天地对古建筑群以“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活化,创造历史文化街区和现代生活融合共生的文化新空间。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卢丽华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符诗贺、卢丽华、张伟科(除署名外)

  

  岭南天地位于禅城区祖庙街道,原址是迄今有900余年历史的祖庙东华里片区。

  这个地方古迹密集、文脉绵延,保留了22处文物建筑、128栋历史建筑、8条历史街巷,沉淀着城市的历史印记。

  近日,记者走进岭南天地,青石板路、百年大宅、镬耳老屋与主题集市、经典岭南美食、新潮茶饮酒肆相融共生,拱廊、雕塑、彩绘、彩灯等现代装饰十分吸睛,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像“时光代理人”般向游客讲述着岭南文化的前世今生。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岭南天地经过活化改造,持续推进业态焕新,成为岭南文化的深度体验地。

  新与旧的共存,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文化记忆在鲜活的现场持续新生,展现一个政府、企业、个人共创在地新生的新实践。

  

  从保护到赋能 旧城改造推动老城活化新生

  

  岭南天地是佛山文物古迹最密集、规模最大、传统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

  从历史走到今天,还有人继续将“古建筑群活化新生”写进故事里——

  今年新开业的“岭南天地·八图里”融入剪纸、醒狮等文化元素;新开设的佛山工业文创形象店集中展示醒狮元素的工业产品;成功活化的百年龙塘诗社成为市民游客的新型阅读空间;新推出的沉浸式功夫戏剧《鸿武魂》每周六晚准点与观众见面……

  近年来,佛山将文化建设融入“三旧”改造,推动破旧的棚户区蝶变为人潮涌动的佛山岭南天地,成为广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旧城改造的鲜活样板,禅城区及相关项目也先后荣获“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国家级荣誉。

  今年6月,以岭南天地为代表的“佛山古镇聚焦城市格调推动老旧街区焕发时尚活力”“美陶湾以文化创意焕发老旧工业区产业新动能”两个案例入选广东省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十大优秀案例。

  这些“荣誉单”“闪光点”的背后,是一路上升的热度和流量——

  据统计,2023年全年,岭南天地吸引国内外游客超3200万人次,日均客流超8万人;今年1月~6月,岭南天地客流量突破1650万人次,日均客流超9万人次。

  当年轻人到访这里,会因历史悠久的岭南古建筑而停留,也会在多元化、文艺范的社交场景中,体验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活方式。

  “这里跟我到过的历史文化街区不一样,地域特色更鲜明。”今年17岁的陈增鸿特地从广州来到佛山,感受浓厚的醒狮文化。越来越“潮”的传统文化让他眼前一亮,他坦言“会通过短视频让更多人看见佛山”。

  2022年以来,禅城区持续推进“佛山古镇”建设项目,在街道城市更新中嵌入文化理念,形成了城市更新视野下历史文化街区突围的模式: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模式、文化赋能商圈活力模式、产业联动更新模式,坚持合理利用有价值的资源,让城市文化与现代市场机制相结合,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推进文化传承。

  作为佛山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天地按照“修旧如旧,新老并存”的总体思路,保护改造了祖庙东华里片区内具有典型岭南民居建筑风格的历史建筑,使商业开发和历史建筑在外观形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做到了彼此呼应。

  

  从看见到触及 文商旅深融合升腾人间烟火

  

  如今漫步岭南天地,不经意间就会与百年老店相遇——

  “黄祥华如意油祖铺”经营者的后人扎根故里,回到原址,新开了店铺;“酒行会馆”更新成为石湾酒厂的经营店铺;李众胜堂祖铺化身为新潮咖啡店……

  为了让人们记住乡愁,岭南天地组织人员到全球各地寻找22处文物建筑中知名老字号的后人经营者,将百年老店、传统老字号请进来、传下去。

  留存下风貌,才守得住记忆。

  在地文化的挖掘,为岭南天地找到了岭南文化与商业品牌的情感链接。

  结合文物载体原有行业,岭南天地引入现代业态开展经营,并充分把握“首店经济”风潮,不断进行商业更新和业态优化组合,打造开放式商业街区,形成历史文化、艺术与商业的良性互动。

  岭南天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岭南天地现有356个品牌商户,其中品牌佛山首店和旗舰店近150个、文化类商户达178家,年营业额超12亿元。

  “岭南风”“广府味”的在地文化属性创新融合现代商业,还得益于人文商业空间的构建。

  进驻的品牌店铺立足本土市场,在视觉装饰、市场营销、团队运营等方面融入岭南文化语境开展经营,打造独具岭南特色的消费场景,用文化放大城市魅力。

  例如,星巴克品牌将岭南镬耳屋独特的曲线造型融入到设计中,让岭南文化、本土风情和星巴克咖啡文化故事遥相呼应;引入本地国潮品牌HEA,打造龙狮文创馆,传承佛山龙狮文化等。

  国潮品牌HEA创立于2014年,与醒狮文化一样诞生于佛山。

  起初线上孵化品牌,之后于2018年1月在大本营佛山岭南天地开出第一家线下门店。店内既有历史厚重感的岭南建筑风格,又有活力十足的龙狮文化服饰,强烈的视觉、文化冲击吸引不少年轻消费者。

  “独特的人文环境,加上对内容的深耕,推动了品牌建设和传播‘双跃升’。最高峰时全国直营店就有200多家,未来还将布局海外市场。”龙狮文创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品牌总监马亮介绍,这个店会是一个孵化器,不断孵化服装、文创、周边等各式各样的项目,计划加强跨行业合作,联动剪纸等非遗,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方式。

  随着岭南天地不断吸纳本土自主创新品牌、社交消费业态以及丰富的城市级事件活动,加剧了其“地标性”商业项目的辐射作用,逐步成为佛山的“城市会客厅”,展示年轻力和文化力的创新突破。

  

  从网红到长红 新潮业态入驻打造流量地标

  

  历史文化街区最抚慰人心的,是市井烟火、原生文化和乡愁情怀。

  比如,北京大栅栏、重庆磁器口、永州柳子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提炼了独特的建筑标识,对历史建筑、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成为热门旅游景点,助力城市文化形象出圈。

  可见,对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活跃历史文化街区、实现文化增值的关键。

  今年以来,岭南天地以佛山“十大传统文化”为引领,策划开展具有“佛山味、岭南风”的各类特色活动、精品演出、非遗展示和文创集市,引进石湾美陶、陈永才剪纸艺苑、龙狮文创馆等40多家文化展馆进驻核心区域。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重塑,表现在面向“文化体验”的升级——

  这里有城市千年的历史沉淀。

  作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岭南天地通过举办“粤夜粤美”佛山古镇夜游体验、“出彩岭南 灯耀佛山”古镇灯会、 三月三北帝诞“游天地,赏民俗”等传统文化活动,融入佛山秋色、彩灯扎作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丰富文化消费业态。

  这里有本土传承的舌尖之味。

  岭南天地将美食文化嵌入生活场景,引进大良毋米粥、民信老铺、李禧记等8家百年老店和14家新派粤菜馆,游客随时可以品尝到双皮奶、及第粥、盲公饼等岭南风味美食,推动文旅与美食深度融合,让游客“吃”出旅游新体验。

  这里有正在发生的市井熙攘。

  结合当下消费热点,岭南天地主动“造节”营销,打造天地趁墟节、岭南爵士音乐节、“岭南寻迹”系列夜间收费剧场等IP,形成一个沉浸式、立体化、交互性的新型体验空间,引领年轻化、时尚化和生活化新浪潮。

  仔细观察这些活动可以发现,它们大都是以“在地新生”为理念,利用岭南天地的岭南古韵特色演绎而生,与“此时、此景”共融。表达自我、寻找同类、颜值主义……这些标签将驱动历史文化街区的业态升级、内容呈现。

  “岭南天地相当于一个展现岭南广府文化的对外窗口。我们正在探索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共生’关系,既以历史为根脉,保留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守护城市记忆;同时焕发街区活力,引入年轻人喜爱的新业态,孵化一批艺术家和主理人,让新来的品牌在地化、传统的品牌潮流化,推动制造业、商业和岭南文化融合发展。”禅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禅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杨涛说。

  为发展首店首发经济,禅城区今年还出台了相关政策,从首店入驻奖励、首店门店装修补助、首店租金补助、招引企业奖励及企业增效贡献奖励五个方面进行扶持,推动城市消费能级提升。根据“Z世代”的画像与消费偏好,禅城区下一步将改造老旧城区、工业区、村居等,拓展城市文旅空间,推动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

  如何平衡好保护历史街区风貌与使其融入现代生活之间的关系,考验一座城市的智慧与修为。城市“出新”不能忘记“续旧”,在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中,要回应人的需求,留住“历史感”“文化味”,引入新功能、新业态,才能让老城迎来新生。

 
     标题导航
~~~岭南天地探索在地文化新生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高质量发展在一线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教育周刊
历史文化街区爆改城市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