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见习评论员钟星月
随着毕业季来临,“付费内推”再次引起关注。不少渴望求职的大学生,不慎跌入这一精心设计的圈套。
如果大学生付费了,真能获得这些机构承诺的服务吗?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因求职心切,李同学(化名)花3万多元参加了某家机构的培训,还听信了中介的说辞,以为培训能帮助自己在3个月内获得工作机会。培训期间,李同学的确享受到了机构承诺的“专家讲课”服务,上了简历包装、面试技巧等课程,但讲授的门槛实在太低,内容浅显且与公共平台的资源无异,令他深感失望。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有的大学生忍痛缴纳十几万元内推费用,拿到的offer却对个人发展毫无意义;有人走上了内推实习岗位,天天忙碌于表格整理等琐碎工作,白搭上时间还学不到东西。令人愤慨的还有所谓的“导师推荐信”——“导师”往往仅是普通职员,甚至可能是劳务派遣的临时工,这样的推荐信,其真实价值又有多少呢?
而当受害者寻求说法时,商家就以“付费内推分多种类型,优质服务需加价”为由来搪塞。在大学生就业紧张的背景下,求职焦虑为这些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将本应靠实力获得的职位,渲染成金钱交易的产物,诱使部分急于求职的大学生上当受骗。
同学们请务必警醒,切勿陷入“付费内推”的欺诈陷阱。这些不正当手段非但无法带来真正的职业发展,反而可能让人陷入更深的困境。与其听信所谓“万元进入某单位”的虚假承诺,不如踏踏实实提升自己,相信心仪的职位,定会在不远处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