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劲松指出,老人家摔倒后容易骨折,常与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有关。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衰老后的正常现象。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是片面的,事实上骨质疏松可防可治。
陈劲松介绍,骨质疏松常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或男性70岁以后。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就是骨头脆一点,松一点,没什么大碍。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骨质疏松本身并不致命,但骨质疏松带来的骨折使人长期卧床,并带来褥疮、坠积性肺炎等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很多,有些因素无法避免,如种族、增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等,但还有很多因素是可以控制或避免的。这包括不健康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吸烟、过量饮酒、钙和维生素D缺乏、过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体重过低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胃肠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慢性肝肾及心肺疾病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抗癫痫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过量甲状腺激素等。
应对 规律运动必不可少
虽然老年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但只要加强预防和应对,就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陈劲松建议,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营养。建议摄入富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动物性食物摄入总量应争取达到平均每日120g~150g,推荐每日摄入牛奶300ml~400ml,或蛋白质含量相当的奶制品。
与此同时,充足日照也有助预防骨质疏松,晒太阳要避免涂抹防晒霜,但需防止强烈阳光照射灼伤皮肤。
另一方面,规律的运动也必不可少。可适当进行增强骨骼强度的负重运动,包括散步、慢跑、太极、瑜伽、跳舞和打乒乓球等。还可开展一些增强肌肉功能的运动,包括重量训练和其他抵抗性运动。
日常生活方式调整方面,应注意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注意采取避免跌倒的生活措施,如清除室内障碍物,使用防滑垫、安装扶手等,必要时使用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此外,老人也可在家中通过评估工具自测,了解自身的骨骼健康状况。评估工具包括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一分钟测试题和亚洲人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OSTA)。如自测结果异常,建议尽快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炜健 通讯员孙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