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 通讯员陈书翘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加快以及各种压力增加,近年来,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之一。专家提醒,引致突发心脏病、猝死等状况的风险,可能早已潜藏体内多时。
高危人群应尽早进行筛查
近日,39岁的唐先生前往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进行常规体检,完成心电图检查后,他被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医护人员紧急随访,再三追问有无胸闷、胸痛、心慌等不适。唐先生近期并未发现任何身体不适,但事实上,当日的心电图检查提示,他的心脏出现广泛性前壁急性心肌梗塞。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又被称作无症状性心肌梗塞,患者一旦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能及时救治并挽回生命的几率非常低,几乎不到1%。
发现这个隐匿的心脏疾病后,唐先生马上到医院心血管专科进行治疗,“危机”得以及时解除。
同样,今年43岁的刘先生也在体检期间发现了体内隐藏的“危机”。刘先生平时没有感到身体出现明显的不适,但体检时发现心脏血管病变已经非常明显。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血管甚至出现严重狭窄,另一条心脏血管远端已经慢性闭塞。幸好及早发现,并通过心脏介入手术,及早做好了心脏血管再通,并开始规范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与长期的综合健康管理。
“这些真实案例时常在健康管理中心日常工作中出现。冠心病及大血管疾病健康风险的早期筛查、干预以及管理,对于预防突发心梗等危及生命的突发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田峰介绍,目前,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成人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
冠心病属于心脏冠状动脉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会逐步增加。一般而言,40岁以后就需要重点关注冠状动脉健康情况。其中,男性更容易出现冠心病;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血液黏滞度进一步升高,冠心病发病风险也会显著增高。
与此同时,高脂、高热量饮食习惯者;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人群;肥胖、缺少运动者;长期吸烟、长期休息不足、长期精神紧张者;有冠心病家族史者,都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需做好定期检查和预防。
30%冠心病患者日常无明显不适
人们通常认为,心脏有疾病会出现胸闷、胸痛、心慌,这也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但其实还有很多不典型的冠心病症状,如头晕、疲乏感、胸前区压迫感、恶心、左肩背放射性痛等,不易被察觉。
田峰表示,从实际临床观察和相关统计发现,30%的冠心病患者毫无自觉感知症状,一旦突然发病,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甚至猝死。因此,做好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早筛、早防、早查非常重要。
田峰提醒,在冠心病的高危因素里,吸烟、高脂饮食、体力活动不足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状况,都是可以干预或改变的因素。而年龄、性别、冠心病家族史等,则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因此,当发现自己或家人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时,一定要尽早筛查,以便提前发现、提前干预,做好健康管理。
常见的心脏检查,如血脂、血糖、血压、体重、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A检查等,并不是很复杂。建议广大市民不要忽视定期的身体检查,如出现潜在健康风险,尽早采取应对措施解除体内的“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