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孔焕玲
近期,佛山市总工会、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四部门联合发文,通报2023年佛山市职工优秀发明创新大赛获奖名单。经评审,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治未病科团队申报的“改良型脐灸疗法的实施用具”获五小成果组三等奖。
据了解,相较于市面上常见的脐灸实施用具,该院改良型用具在材质外观和使用方法上均得到升级,能极大提升患者体验和治疗效率,降低院感风险,减少医疗安全隐患。
随着脐灸实施用具的逐步成熟,该院治未病科团队在脐灸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能有效治疗调理消化不良、月经不调、肥胖等问题,目前累计服务量逾6000次。
融合创新增强实用性
脐灸疗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即用艾绒、药粉等施于患者脐处(即神阙穴),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使药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脐灸疗法的实施用具是脐灸的实施载体,包括药粉、放置药粉的面碗及用于固定的铺巾等。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脐灸实施用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铺巾不耐热,易破损卷边,以及容纳面碗的腔体和铺巾分开,导致不方便清洗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治未病科团队基于实践经验,不断优化实施用具,成功改良出实用性更强的新型脐灸实施用具。该院治未病科中医师叶焕卿表示,相较于原来的版本,改良型脐灸疗法的实施用具更加实用,用法也得到了升级,不仅为患者提供舒适、无创的治疗方法,也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提高床位周转率。
脐灸实施用具中所包含的铺巾在改良后,选用的材料更耐高温,防火性、透气性也更强,不易破损。铺巾长度也得到延长,能够适用于更多大体型的患者。铺巾拉链设计在正面,更加方便腹部有创面的患者使用。另外,容纳面碗的腔体和铺巾也设计成了一体,更方便平时清洗。
另外,改良型脐灸疗法的实施用具将脐灸疗法与中药热奄包疗法结合,提升了治疗效率。据悉,中药热奄包疗法是将加热的中药包置于身体患病部位或相关穴位,通过奄包的热气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利用药效和温度达到温经通络、祛湿驱寒、活血化瘀、强筋健骨、缓解疼痛的作用。
“除了在铺巾中间设有容纳主药包的环形腔体,我们还在铺巾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容纳中药包的侧腔体。患者在做脐灸的同时,也可以进行中药热奄包治疗。”叶焕卿介绍,药包中的药粉由该团队自主研制调配,包括涌泉方、温消散、健脾益肺方等八种。
两次升级疗效更佳
改良型脐灸疗法的实施用具是如何诞生的?其背后有哪些故事?
时间回到2020年,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治未病科团队成员在广州学习时,详细了解到包括脐灸疗法在内的多项中医适宜技术。该团队成员结合三水本地患者情况,将脐灸疗法引进。经该科内学习及充分论证后,该疗法不久便在院内逐步推行。
“我们当时用的脐灸实施用具都是引进来的。”叶焕卿说,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团队发现铺巾的材质和外形设计不够实用,也不符合医院感染防控的要求。
与此同时,在诊疗过程中,治未病科团队还发现脐灸疗法与中医热奄包疗法有着共通之处——需要靠热力激发药效。于是,该团队尝试将两者相结合,利用脐灸疗法实施过程中释放的温度,加热中药包,提高治疗效率。
不久后,治未病科团队便对脐灸实施用具进行了一次整体升级,不仅更换了铺巾材料,让其更加防火耐高温,还将容纳面碗的腔体与铺巾设计成一体,并将腔体填充物换成中药包,形成了第二代脐灸实施用具。
另外,该团队成员还总结临床经验,自主设计“一种批量脐灸面碗压制装置”,使压制的面碗质量更加稳定,也减轻了操作者的工作负担。该项装置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提升永无止境。在使用过程中,改良后的脐灸实施用具仍存在问题。“由于治疗时所用的中药包都是从外引进的,并不适用于本地患者,有的患者在治疗中出现过敏反应,有的疗效并不明显。”叶焕卿介绍,铺布长度也不够,无法将体型较大的肥胖患者腹部全覆盖。
治未病科团队再次商讨改良方案,决定结合三水区亚健康群众实际需求,自主研制药方,并根据实际需求,再次对铺巾进行细节调整,最终形成了此次获奖的第三代脐灸实施用具。“改良后,不少患者反映舒适度更高,疗效更加显著。”叶焕卿说。
随着脐灸实施用具的逐步成熟,治未病科团队在脐灸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利用其有效治疗调理消化不良、月经不调、肥胖等问题,受到广大市民认可。自开展脐灸疗法以来,治未病科团队每年接受脐灸治疗的患者数量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去年服务人次更是超过3000,目前累计服务量逾60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