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俏婷、刘浩斌
如何重新构建一个区域的价值?对南海区而言,答案是土地综合整治。
作为广东省首个以县域为实施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试点,南海举全区之力,通过系统性改革破解土地碎片化难题,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空间布局。
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如同规范有序转动空间“魔方”,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发挥着重要的支撑服务作用。当前,南海的整治成效多次获得国家、省、市荣誉奖项,其经验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海模式”。
3月18日,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县域实施单元省级试点(佛山市南海区)成效评估咨询会召开。会议采取实地调研和集中开会的形式,邀请国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领域专家点评,点拨新的改革思路,进一步深化试点改革成效。
系统性改革破解土地碎片化
2021年11月,南海在大沥河西打响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第一枪”,直指国土空间的重塑。与以往的“三旧”改造、村级工业园改造不同,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坚持“规划作主导”,全盘布局。南海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引导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落地,全力推动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产业空间的“四集中”格局。编制全省首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合理制定2025年中期目标和2035年远期目标。
试点以来,南海累计投入资金约760亿元,实施整治项目超1100个,新增耕地超7000亩,腾退低效建设用地并复垦复绿1.35万亩,村级工业园拆除改造2.57万亩、综合整治6.19万亩,整备连片产业用地2.48万亩。
几个关键数字,可证明南海为解决这个“拦路虎”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连续三年每年供应产业用地超6000亩,其中75%来自存量用地的连片整治,把土地空间真正交到实业家手里;划定11个产业集聚区、63个主题产业社区共计38.8万亩,工业用地红线范围由21.60万亩增至28.50万亩;全区新增耕地超7000亩,腾退低效建设用地并复垦复绿约1.3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000亩,集约农用地4万亩,建成10个千亩现代农业产业园。
空间蝶变,带动了产业巨变。2022年以来,全区招商引资连续三年突破千亿大关,“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其中战新项目投资额占比超过68%,开工率超77%,瑞浦能源、星源材质2个百亿战新项目建成投产。
如今,“良田比较集中、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图景逐步显现,成为南海三年见成效的生动注脚。
南海经验具有突破性与辐射力
“南海在这么短时间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非常了不起。”在专家点评环节,专家们对南海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不少专家认为,南海的土地综合整治,一系列有突破性、独创性的创新,解决了大量现实问题,在政策创新、空间重构、产业发展等方面展现出极强的突破性和辐射力。
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白景明看来,南海在土地综合整治方面带来了多方面的启发。首先,其探索体现了超前布局,契合国家经济发展新阶段和“五位一体”的要求。其次,在制度创新上精准发力,针对利益平衡等深层问题,展现出较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最后,注重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实现了经济内部的协调性。
善于总结的改革先锋,还从大量具体实践中总结经验,总结提炼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4PMP”南海专属方案,形成了7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南海全域+”模式,为共性问题探索特色解法。
优秀的经验,理应成为示范。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志认为,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本质是一场高密度城市化地区的“土地革命”。其经验不仅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向空间要效益”的实操路径,更为全国同类地区的国土空间治理提供了“市场主导、多方协同、数字赋能”的新思维。
专家建言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再进阶
这场空间变革不仅需要“硬核”的政策突破,更需要“智慧”的顶层设计。会上,各位专家分别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结合调研成果和南海实际,为南海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再优化再提升积极建言。
在宏观战略层面,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土地开发整治中心主任黄华坤提出,要深化“四券联动”机制,用好“百千万工程”专项基金,合理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探索和鼓励社会资本、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善全域整治与“百千万工程”协同机制,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标杆。
在制度政策保障层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原司长周远波提出,要加强政策衔接与协同,积极争取国家、省相关领域的改革与试点资源,增加政策供给,力求释放出政策的最大红利。另一方面,要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推动综合整治成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共进,并确保产业规范发展。
从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视角,李志提出了三个革新方向:要深化生态价值转化,探索“生态地券”交易,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注城乡融合的韧性,在连片开发中预留空间,应对产业迭代和人口结构变化;强化数字赋能,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整治项目全周期管理系统,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叶艳妹则建议,将本次试点建构的制度体系、权属调整和收益分配、权益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的良好经验,开展系统梳理、探索、研究和创新,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示范。
面向新的更高要求,南海将为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开拓更加广阔、更加优质的空间:在建设用地整理方面,全区将储备土地10000亩,打造连片产业社区20个;农用地整理方面,全区新增耕地2200亩,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生态修复方面,腾退并复垦复绿3000亩;村庄综合整治方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项目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