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稔海村,河面泛着细碎的阳光,清风拂过刚植下的花木,掀起一阵清香。步道整洁,村舍错落,“四小园”点缀其间,俨然一幅水墨江南般的现代乡村画卷。
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顺德勒流北部、依水而居的村落,不仅是“中国鳗鱼之村”,更是一座年产值超亿元的“蝴蝶兰产业高地”。
从1983年试养鳗鱼,到1986年开创国内土池养鳗的先河,稔海人用四十年时间,把一条鳗鱼“游”成了贯通三产的大产业。如今,这里的鳗鱼养殖面积已超过3万亩。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广东三分之一。
走在村中,烤鳗的香气从餐馆里缓缓飘出。烤鳗鱼、鳗鱼饭、鳗鱼叉烧包、鳗鱼面……一道道创意菜式,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成为吸引八方游客的“舌尖名片”。
而更令人惊叹的是,稔海并不止步于“鳗”。近年来,蝴蝶兰已悄然成为这座水乡的第二张产业名片。
位于菊花湾农业园的蝴蝶兰基地,年产蝴蝶兰约6500株,年产值超6.5亿元。这里培育的蝴蝶兰品种超过2000个,堪称全国最大的蝴蝶兰产业集聚地之一。花农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创设赏花、美食、文化、观光旅游等“一站式”打卡模式,成功实现村民增收。
每到春天,各种样式的蝴蝶兰都如期盛开。花开如海,人潮如织,兰香与鳗香交织,共同诉说着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故事。
产业兴旺,最终是要让村民受益。稔海村党委牵头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引入企业力量,培育社会组织。龙舟协会、篮球协会、巾帼健身队等纷纷成立,“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模式逐渐成熟。
村里不仅环境变美了,文化墙、村史馆、渔具小船等元素也悄然融入日常。昔日杂乱的黑点变为宜人的景致,夜幕下的鱼塘如珍珠般点缀水乡,照亮了村民的笑脸。
从“清岸行动”到“三线整治”,从河涌示范段到“鳗生活”旅游线路,稔海村一步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产业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村民周女士笑着说:“现在村里人气旺了,环境好了,日子也更有盼头。”
在这里,我们能看见,一条鱼、一朵花,撬动了一个村的未来。
稔海,不再只是一个村的名字,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是漫步河岸的惬意,是品尝鳗鱼的满足,是欣赏兰花的雅致,更是乡村振兴中“产业旺、百姓富、生态美”的生动实践。
文/顺德融媒记者王阳奕
图/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