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见龙桥

  

  江上,摇摇晃晃漂来一条船。

  滩石高耸,惊浪滔天,声若雷霆。船头上,伫立良久的玉面少年扯声问:此是何处?

  甘竹滩。身后的乌衣人答。

  是了,甘竹滩,食人滩,人去尸不还。玉面少年喃喃不已。

  主人也知本地的土话?乌衣人吃惊。

  怎么不知?玉面少年仰天长叹:左滩,右滩,左右为难啊!

  船身战栗,江水颠狂。少年的心中,又怎么止得住内心深处的翻江倒海?

  那是三月十八的黄昏,父皇急宣,少年急慌慌随太监进殿,见到父皇空洞洞的目光,眼角泪痕未干,往日气宇轩昂的伟岸,萎顿成落叶的凄惶。父皇忽然想起什么似的,急叫:敝衣!敝衣!

  宫人慌手慌脚地捧上一身破旧的衣服。父皇颤抖着一双手,将少年的华服一一解下,帮他换上粗布衣衫,系上衣带,说,慈儿,你今日是太子,明日就是常人。自今往后,隐姓埋名,藏匿民间,遇见老人就叫老爹,遇见中年人就叫叔、叫伯,如能保全性命,他日来报父母仇。别忘了我今天说的话!去吧,去吧!

  一去即是永别。次日,少年听闻父皇吊死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少年无言地哭了。少年永远也忘不了,父皇那张枯蒿的脸。只是,父皇也料不到,他所托付的三个太监,一个随他奔赴黄泉,另两个,亲手将太子献给了李自成。

  少年不屈。少年不食。然李自成终没有杀死太子。不久,吴三桂引清兵杀至,李自成不敌,挟太子败逃,途中,少年得幸逃脱。

  “看!我父亲!”

  少年随乌衣人所指望去,只见一两百米开外的右岸上,伫立着一老者,在他的身后是黑压压的人群。

  正是久违了的太子太傅黄士俊。正月,父皇刚封黄阁老为上柱国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宣诏复出主持台阁机务,出任宰相,可未及赴任,甲申事发。

  太师!少年一声呼喊,泪如雨注。

  多少话要跟恩师说啊,这一路千里逃亡,这一场家国大厦轰然倾圮的闹剧,这一次次的生离死别,真像一场梦啊!多少荣华富贵,锦衣美食,宫廷宝殿,俱付云烟啊,俱付云烟!如今举目无亲,只有这陪伴多年,教自己知书明理的状元恩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哪!幸得恩师运筹帷幄,派人将自己解救出来,终于逃出了生天!

  “不好,有清兵!”

  少年一震。转眼随乌衣人所指望去,只见一两百米开外的左岸上,黄旗飘飘,战马嘶鸣。

  正是多尔衮的部下,一路追杀而来的铁骑兵。

  苍天哪!父皇哪!少年仰天长啸。

  惊涛骇浪,雷霆万钧,正是甘竹滩最险要处。向右,是右滩,是恩师,是状元宰相黄士俊和他的宗族乡亲;向左,是左滩,是多尔衮的部下,嗜血成性的铁骑兵。

  少年知道,连黄河、长江都抵挡不了铁骑,更何况这小小的甘竹溪?若登上这右岸,这方圆百十里的左滩、右滩,全都会被斩尽杀绝,荡为平地。

  甘竹滩,食人滩,人去尸不还。

  左滩,右滩——左右为难哪!

  恩师黄阁老曾经的叙聊,如今在少年耳边盘旋萦绕。

  少年明白,自己在这世上一日不死,铁骑大军就一日不会停止追击,战乱就一日不会终结。如果大明家国还有救,当然要奋力一战,然而事情已经不可为,事到如今,也只剩最后一条路了。

  少年不禁又想起了父皇。自古以来中国的皇帝,若不是老死的,就是被人杀死的,哪有自尽的皇帝?父皇悲情,慨而赴死,想来父皇也是一个有理想、有骨气的人哪!

  父皇!孩儿不孝,今生报不了父母仇……父皇!孩儿愿随父皇而来,从容赴死,以救天下苍生!

  少年颤抖着一双手,将身上的衣带解下,随后脱去粗布衣服,露出一袭素净的白衣。

  江风猎猎,衣袂飘飘。白衣少年,风神龙采,那春葱似的手爪一拱揖,向着右滩朗声道:

  太师,顺天明德,这一方水土,真是好地方哪!借我这清甘冷冽的甘竹溪,我要好好地洗个澡!

  语毕,一个纵身,跃入江中。

  明太子慈烺,享年一十有六。

  多尔衮部下的铁骑兵命村民在甘竹滩日夜搜寻,一无所获。村民说,甘竹滩,食人滩,人去尸不还,这甘竹滩的江水据说流入大洋里,要找到落水者的尸身,恐怕要到爪哇国去找喽。

  清兵退,未曾踏足右滩,方圆百十里的左滩、右滩得以保全。

  翌日,左滩浮现少年的尸身:脸白皙嫩相,庄严和穆,美若神仙,手爪如春葱,脚胫骨成双。

  村民惊奇:甘竹滩,食人滩,人去尸不还,怎么,这少年的尸身还在?

  这哪是人,这分明是龙太子哪!

  村民恍然大悟,纷纷跪拜。

  翌年,甘竹滩畔,于少年尸身浮现处,建起了一座石拱桥,名曰“见龙桥”。

  而对岸的右滩,垂垂老矣的状元宰相黄士俊,早已从黄氏大宗祠走出,几经委曲求全,终于来到顺德县府所在地大良,登上清晖园的留芬阁,将奏章、著作付之一炬,足不下楼,至死不踏清朝之地。数年后,黄士俊在留芬中去世,享年八十有五。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
   第A03版:城事
   第A04版:清晖苑
见龙桥
顺峰山下的守望
容桂盆景里的宇宙
韦应物诗句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