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C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高明老字号如意饼家

饼香飘飘四十载 传统味道情悠悠

扫二维码 观看视频
如意饼家店面。
中秋将至,饼店月饼热销。 /高明融媒记者谢文骏摄
新鲜出炉的八仁月饼。
    锦鲤形状月饼。
    各种公仔月饼颇受街坊欢迎。
如意饼家推出的新产品。

  

  文/高明融媒记者谢文骏

  图/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双黄白莲蓉、豆沙、五仁、流心月饼……每到中秋节前,走进高明如意饼家,那浓郁的饼香便扑鼻而来,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仿佛连空气都变得甜蜜起来。工场内,厨师正用力揉搓着刚和好的面团,各种馅料——豆沙、莲蓉、五仁等按照比例称重,随着一阵阵有节奏的“咚咚”声,木质模具将包裹好的月饼一一压制成形,再整齐码放在烤盘中,送入有些岁月痕迹的烤箱中,不一会,新鲜滚烫的月饼,带着浓厚的香气,逐一出炉,它们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承载着无数高明人甜蜜回忆的信物。

  今年,如意饼家已经走过了四十个春秋。在岁月的流转中,它依旧坚守着那份初心。在许多老街坊的心中,如意饼家不仅仅是一家饼店,它是一种情怀,一种记忆。每当中秋佳节来临,那份独特的饼香,总能勾起人们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经历数次搬迁

  

  1984年9月25日,高明县新县城“高明镇”(后更名为荷城)迎来了它的落成庆典,“那天,整座城市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店主关趣仪说,当时她才18岁,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那一年,对关趣仪来说,还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在这一年,如意饼家正式创立。

  关趣仪原本在工厂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一位曾在酒楼工作,擅长制作中西式包点的面点师傅。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创业。师傅以技术入股,关趣仪则负责出资,就这样把小店给开起来了。不久后,师傅因个人原因选择回老家发展,饼店的重担便落在关趣仪一家的肩上。再后来,关趣仪的几个姐妹也加入进来,一起把饼店打理得井井有条。

  随着时光流逝,如意饼家也经历数次搬迁。最初,它坐落在旧广播电视局附近的一排小商铺里,不太起眼,慢慢地,小店铺口碑做起来了,街坊们都爱来买面包。后来,饼店搬到了显洲村,积累了更多回头客。不过,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饼店最终决定迁往荷城市场,店面大了几倍,并在此扎下了根。

  

  鼎盛期曾开四家分店

  

  荷城市场的发展变迁与如意饼家的成长几乎同步。当饼店刚搬来时,市场还略显简陋,周围店铺稀疏。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逐渐繁荣起来,店铺林立,人流量激增,逐渐成为了中心城区最为繁忙的肉菜市场之一,如意饼家也很快迎来生意鼎盛期。

  搬到荷城市场前,店里都是手工搓粉的。四个人分别站在一张大桌子四面,围起来搓粉,将面粉拨到四个角,用篱笆围起来,放些水、蛋、油搓揉。迁址荷城市场后,面对每日数百斤面粉的庞大用量,全手工制作已难以支撑,店里引进了搅拌机来提高生产效率。时至今日,机器早已换了好几代,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制作的过程也变得轻松许多。

  到了2000年,在最辉煌的时候,如意饼家曾开设四家分店,除位于荷城市场的总店外,其余四家店分布在午阳市场、三洲、富湾、西安。那时,饼店门前顾客络绎不绝。再次回忆起那段盛况,关趣仪眼里闪烁着光芒。她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排队买包的人多得数不清,有时候做都做不过来。来得晚的顾客,别说买不到自己喜欢吃的那款面包了,有时甚至还要空手而归。”分店多的时候,请的工人也多,分两班倒,二十四小时都不停歇,店内不是在卖包就是在制包。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如意饼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逐渐减弱,接手经营的意欲不强,加之店面租期等因素,关趣仪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陆续关闭分店,集中精力经营好总店。

  

  老顾客喜欢传统味道

  

  中秋佳节将至,如意饼家的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门口,一排造型独特的狮子、萌猪、锦鲤等公仔月饼吸引了众多目光。这些创意月饼,曾是婆婆们为小孙子准备的逗趣礼物,如今已不多见。“我们这些老古董还在坚持做。”关趣仪感慨地说。

  制作这些公仔月饼既费时又费力,利润微薄。尽管如此,关趣仪还是决定继续制作,只为了那些每年都来询问的老顾客,让他们能够尝到这份传统的味道。

  如意饼家已经开业40年,每年中秋都会制作月饼。月饼的包装也从最初的油纸卷起、水草捆扎,逐渐演变为黄色坚韧的包装纸,再到如今的精致礼盒。1990至2005年间,每逢中秋节,分店的月饼常常供不应求,有时一日要送货几十趟。

  荷城市场门口曾搭棚专门卖水果,一到中秋,人们会买果篮送礼,商家会在果篮里放一盒月饼,那时月饼生意最为兴旺。关趣仪回忆说,当时荷城商场等知名百货也会订购月饼摆到货架上卖,一些工厂更是大批量订购月饼作为员工节日福利。

  

  不断优化口味和品种

  

  如意饼家陪伴了无数街坊的成长,成为他们记忆中的味道。上周,一名40多岁的女顾客在出国前特意到店买了几封月饼,说要带到国外,让家人也品尝这份记忆中的味道。住在荷城市场附近的张小姐是店铺的熟客,到店后她直接拿起袋子装月饼,结账时关趣仪甚至都不用点数,店家与老熟客之间早已形成一种信任和默契。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意饼家也在不断优化月饼的口味和品种。五仁月饼的配料都是店家亲自挑选的,选用更香的陈皮,并适当降低甜度,以满足现代人的口味需求。现在,店铺里还有八仁月饼、流心月饼等其他新品种。除月饼外,饼店的面包、糕点品种与制作方法也不断更新,从酥皮包、肠仔包到现在的黑金酥等,为此,关趣仪与家人经常跑到广州,找一些热门的面包店、酒楼学习制作新产品,提升做饼的工艺。

  按照传统,旧历六月中旬便是着手制作月饼的时节,今年,如意饼家延迟了约10天制作,整个制作进程较往年显得紧张忙碌。最近,关趣仪与姐妹们忙着折叠月饼盒,并将新鲜出炉的月饼细心封装,以确保按时交付订单。店铺门外,不时有熟客走进来挑选月饼。关趣仪不时与老顾客亲切地聊起家常。40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但老店对传统手艺的坚守与传承,以及那份与顾客之间的温情与默契,却始终未变。

 
     标题导航
高明老字号如意饼家~~~
   第C01版:今日高明
   第C02版:时事
   第C03版:民生
   第C04版:高明地理
饼香飘飘四十载 传统味道情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