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B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开学寄语如何影响新学期新生活?

奋力拼搏 成就美好未来

佛山市高级中学校长黄建伟
高明华英学校校长陈佛新
沧江中学校长刘洁贞
高明区第一中学实验学校校长区志明
纪念中学党委书记姚巍
高明实验中学校长孙延宾
    9月2日,佛山市高级中学举行开学典礼。/高明融媒记者洪海摄

  

  整理/高明融媒记者冯慧雯

  图片/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9月2日,高明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踏入新学期新生活。开学首日,开学典礼上的校长致辞成为一大亮点。校长们或引经据典,或紧扣时事,或结合个人经历和思考,引导同学们立足新起点,珍惜时间、把握机会、奋力拼搏,成就美好未来。为此,我们选取高明部分校长的致辞,与大家一起分享。

  

  佛山市高级中学校长黄建伟:

  激情飞扬 格物致知

  

  新学期,大家在新学校要有新梦想、新追求、新奋斗、新发展!做到激情飞扬、格物致知。

  读书、学习、思考、行动是你进步的阶梯,高中生阶段正是人生精力最旺盛、求知欲最强的阶段,目前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强身健体,加强品格修养,努力学习,争取进入更好、更高的大学读书。

  新学期,学校将提出“六增加”:增加在校休息时间、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增加自主学习时间、增加同学和名师面对面的机会、增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增加开办DSE项目。

  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制定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此外,学校聘请了仙湖实验室理事长张清杰院士任学校名誉校长,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程一兵院士任学校的科学顾问。学校还制定了双导师、双基地、双课程等措施,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同学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围绕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学校校训是明辨、明察、明思、明达,引领同学们明辨是非真伪、明察事物本质、冷静独立思考、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学校注重三全育人,秉持“安静、干净、有序,稳步、创新、超越”的德育管理理念,通过三全育人,注重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在此基础上,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深做实。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让同学们激情飞扬、格物致知,具备动脑思考问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困难和危机,有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化解危机的决心。希望每一位同学身心健康、学业优秀、考上理想的大学、选择喜欢的专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合适的工作,心怀世界、奉献国家、服务社会,孝敬父母、过着幸福的生活。

  学校也将通过3年的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让政府放心、社会认可、学生喜欢、家长骄傲、老师自豪的学校。

  

  高明华英学校校长陈佛新:

  心存希冀 沐光而行

  

  过去的2023学年,是高明华英的建校元年。学校的素质教育卓有成效,师生竞赛捷报频传,共有198人次获区级以上荣誉,其中国家级3人,市级以上60人。学生在各项体艺活动中表现优异,异彩纷呈。

  欢庆之余,高明华英人应当理智、清醒地去看待过去的成绩和脚踏实地去开创未来。上个学期的开学典礼,我专门阐述了学校精神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尽己”精神,如今我们来分享学校校训中“求真、求实、尚善、尚美”的深刻内涵。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生活中能够践行学校校训、奠基终身发展。

  践行校训精神,首先要弘扬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坚持勤奋踏实、锲而不舍地追求知识和真理。具体到学校学习中,就是要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学懂悟透每一则知识、高质量完成每一次作业,养成勤学好问习惯,不断改善方法,大胆寻求突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这是对同学们在学习方面的要求。

  践行校训精神,还需要培养尚善、尚美的人文精神,形成善和美的价值标准和判断能力。具体到生活中,就是希望同学们形成善良正义、诚实守信、谦逊敬畏、勇于负责等内在美好的品质;形成形象端庄、言行有礼、举止优雅等外在美好的气质,做一个内善外美的华英学子。这是对同学们在求道德方面的要求。

  1947年,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对只重科学知识不重人文的教育深恶痛绝,认为这只能算是“半个人”的教育,只有科学与人文并举,才是一个德才兼备、具有健康人格、完全人格的人。这也是我们华英教育理念中“全人教育”的精髓所在。华英的学子,就是要淬炼科学人文,成为德才兼备的现代中国人。


  沧江中学校长刘洁贞:

  自强不息 奋斗不止

  

  回首上一学年,沧中人秉承着团结协作、勇于奋斗的精神,推动学校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上学年学校共获区级及以上奖励26项,教师共获区级及以上奖励354项,学生共获区级及以上奖励434项。

  在新学年的开学典礼上,我想送给大家三组关键词,作为我们这一学年工作、学习、生活的导向。

  一是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相信大家记得奥运会上我国游泳运动员潘展乐在男子自由泳100米和4×100米接力赛中搏杀的英姿,记得网球运动员郑钦文那一句“国家荣誉超过个人”的金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对国家、对集体、对个人都要有责任与担当!新学期,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不断追求进步,实现自我超越。

  二是自律明理,成就未来。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的未来,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的往往是自律的人,自强的人。今天,我们养成的良好习惯,不只是让我们的学习成绩更好,还能伴随我们迎接未来美好人生。我们老师将会一直在陪伴着你,帮助你。

  三是明确目标,奋斗不止。我想对七年级的同学们说:恭喜你们成为一名初中生,希望你们尽快适应沧中的生活与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中学生。八年级的同学你们对校园已经很熟悉,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奋斗目标和志气,成为一个知书达礼的中学生。九年级的同学,老师希望你们能竭尽全力地投入到九年级的学习与生活,用一种不服输的态度,乐观勇敢地迎接每一天!希望你们能成为一个以自己为荣的自己。


  高明区第一中学实验学校校长区志明:

  星光不负赶路人

  

  回首过去的一个学年,我校满载着收获砥砺前进,在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收获累累硕果。

  这个暑假,2024 巴黎奥运会的圣火以它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全球,中国代表团405名运动员披挂上阵,书写超越自我、勇于追求、永不言弃的“精彩答卷”。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从“奥运精神”中不断汲取“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奋进力量,顽强拼搏团结合作,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奋力前行。

  第一,“壮志”——树立远大理想。正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壮志豪情,奥运健儿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诠释着爱国主义情怀。新时代的好少年,应当以“会当凌绝顶”的气魄,不忘初心,续报国之志。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用实际行动践行“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的誓言。

  第二,“磨砺”——锤炼过硬本领。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用汗水和毅力创造奇迹。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也要在学习中秉持这种精神,以“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努力来增强自身的能力。要勇于走出舒适区,迎接各种挑战,在学习的“练兵场”上不断锤炼,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第三,“团结”——共同进步独木不成林。团队合作,能够使个人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从而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绩,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样需要这种团结合作精神,在追梦的路上,不仅要独自前行,更要学会与伙伴携手并进,共同面对挑战,共同攀登高峰。让我们在相互支持与鼓励中不断成长,让追梦道路不再孤单。


  纪念中学党委书记姚巍:

  自觉先学 创先争优

  

  新学期,向同学们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用好一类思维,叫成长型思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孤本,无须用自己的短板去比拼他人的长处,要学会将命运的战线拉长来比较,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下次比这次有提高,蜗牛和雄鹰一样,都可以登顶,与群雄一起面向江湖笑傲。

  二是转变一种学法,掌握“先学”之道。新学年,学校将大力推进“先学”双导课堂优化工作。老师将会更多要求同学们做“先学”任务单;老师上课,不再面面俱到。所以,同学们的练习和上课,不能像以往一样等、要、靠。仅把自己当成容器,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的学习,根本无法应对“基于情境问题解决”的新课标、新高考。所以,同学们要变,老师也会变,大家一起来转变,才有同频共振的奇效。

  三是争取至少一项年级以上奖励。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优势赛道。新学年,学校将搭设各种奖励平台、项目,力争让每位努力向上、向善的同学,都有获奖的渠道。学科竞赛、体育比赛、社团任职、考试进步、志愿服务、星级学生、三好学生、优秀班干等等,总有一款适合你,证明自己在不断成长、向善向好。


  高明实验中学校长孙延宾:

  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在刚过去的暑假,中国奥运健儿争金夺银,让我们感受到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在新的学年,我们期待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未来遇见更美好的自己,需要大家树立目标,勤奋刻苦,多学深思,积极实践,让自己成为成就自己的主人;需要大家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学校,让温暖上进的团队成为成就自己的沃土;需要老师和学校为你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加尊重你们的主人翁地位,更多关注你们的全面发展。

  在未来遇见更美好的自己,需要老师心系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去做好思想工作,实施课堂教学,开展班级管理,让学生更喜欢班级、学校和教育;需要老师不断更新观念,丰富阅读,优化教学,应用新技术,让学生学习更科学、更有效;需要学生给予教师更多尊重、理解和信任,学校给予教师更多关心、支持和激励,让教师工作更有幸福感、更有价值感。

  同学们,老师们,你们的美好未来就是学校的美好未来。新学期,学校一定会为了师生们遇见更美好的自己全心全意地服务好大家,资金优先满足于学生成长需要,管理更多体现以人为本,教师更多考虑学生的思想、学业、生活需要。

  老师们,学校一定会把教师成长置于当前工作的关键位置,要加快组织变革步伐,各类组织要更好地服务于一线教师,要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发展,要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标题导航
开学寄语如何影响新学期新生活?~~~
   第B01版:今日高明
   第B02版:时事
   第B03版:民生
   第B04版:优教优学 周刊
奋力拼搏 成就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