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奋进佛山 以“敢饮头啖汤”精神先行破题

实验区这一年系列述评(三)
一年来,佛山为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路先行,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愿景图”转化为“实景画”。图为佛山岭南明珠体育馆、文华公园一带。/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符诗贺摄
  策划/吴礼晖、赵宗祥

  执行策划/于祥华

  采写/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覃征鹏

  一年前,佛山被赋予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下称“实验区”)的使命。

  一年间,这座城市以“敢饮头啖汤”的锐气躬身破题,形成“空间重构-产业跃升-土地活化-治理赋能-民生均衡”全链条改革范式,为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路先行。

  山水无言,发展为鉴。佛山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愿景图”转化为“实景画”:企业车间内,机器人精准挥舞重塑制造基因;“四山两江”间,文旅新业态蓬勃生长;叠滘河道上,演绎火爆全国的“速度与激情”……

  且看佛山大地,改革基因与自然禀赋于此交响,历史血脉与现代激情在此碰撞,佛山正以多元场景书写“产城人文”融合新篇,奏响“再造一个新佛山”的磅礴乐章。

  

  

  先行先试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起新势

  

  在实验区建设关键之年,佛山今年初首次提出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构想。4月,佛山印发《关于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意见》。

  这是佛山下的关键一子,做强腰部、承东启西。

  观察佛山棋局会发现佛山的远见。环两江先行区的建设,通过牢牢扭住发现价值、重塑价值这个关键,将有效增强佛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势:强调的是宏观把握城市发展大局而非一区一镇,注重的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而非单点开发,着眼的是全域全产业链的升级而非单纯资源引流。

  围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地、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高品质岭南水乡旅游目的地三大定位,佛山已明确28项重点改革事项以及178项、投资额1812亿元的先行区重点项目,将在空间格局、产业协同、土地制度、公共服务等领域进行实践创新、制度创新,逐步形成标志性成果、可复制经验。

  以环两江区域的教育为例。今年5月,佛山把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作为环两江第一个大行动开启,通过“名校资源下沉与协同机制+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体教融合与特色育人”等机制创新,力争用三年时间使先行区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跃居全市前列。

  如佛山组建环两江先行区义务教育跨区域教研共同体,通过统筹区域优质资源,在课程体系构建、科组建设等领域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义务教育跨区域教研共同体合作校代表、顺德区第一中学外国语学校党总支副书记王莹认为,通过校际结对共建,两校在学校内涵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找到共赢点。

  再看文旅产业。佛山统筹推进环两江先行区和“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建设,以文旅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将文旅资源串珠成链谋划提升,创造更多“快乐GDP”,增添经济火热劲。

  佛山提出,要把“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打造成为全市农文商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市文旅赋能“百千万工程”发展典型区、广东省山水都市休闲旅游创新示范区;同时,打响“山水佛山 文武双全”城市IP,2027年拉动全市客流量突破7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750亿元。

  产业升级之势,实现从“制造雨林”到“智能矩阵”的动能裂变;空间重构之势,实现从“土地碎片”到“要素流动”的制度突破;民生治理之势,实现从“城乡二元”到“服务均质”的共建共享;绿色跃升之势,实现从“生态资源”到“水经济”的价值转化。随着环两江区域的四大势能不断汇聚,城乡区域协调的“潜力板”将蝶变“优势板”,为“再造一个新佛山”蓄足澎湃动能,为广东改革创新书写新篇章。

  

  

  产业焕新  “三箭齐发”打造智造强市

  

  “有家就有佛山造”IP,藏着这座城市的DNA:制造业是佛山的根和魂。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近年来,外界有这样一种疑惑:佛山如何避免掉入“老工业基地陷阱”?

  这样的声音,佛山不仅听得进,更以切实行动来作答:以实验区建设为抓手,紧扣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

  佛山拿出产业改革创新“关键五招”——创新数改智转机制、以投代补机制、央地合作机制、增资扩产机制、产业科技融合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拔节生长,朝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三箭齐发”新格局前进,掀起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跃迁的浪潮。

  传统产业“发新芽”。在食品行业,海天味业运用视觉AI+机器学习优化制曲生产,人工成本降低60%、产品质量提升30%。在纺织行业,前进牛仔多项技术行业领先,在国际牛仔领域熠熠生辉;均安牛仔设计城让佛山牛仔闪耀米兰设计周。在家具行业,维尚家具加大数智化投入力度,使订单周期从30天缩短为5天,生产效率提升300%以上。

  截至目前,全市超77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占比超70%,成功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改革经验获工信部推广。

  新兴产业“生强枝”。佛山持续壮大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机器人、新能源、医药健康等产业集群。在电力装备领域,佛山培育出中鹏电气、顺特电气等知名企业。中鹏电气总经理助理卢奕诚说:“我们将紧抓有利时机,加大在佛山的投资力度,争取年底新基地项目投产。”

  今年以来,佛山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发展迅猛。截至目前,佛山今年已先后引进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项目超16个,签约投资总额超145亿元,每月都有重大项目落户。

  未来产业“育优苗”。佛山正涌现一批“勇闯无人区”的人才团队、优质企业。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投产;从光伏清洁到医疗协作,从工业搬运到家庭服务,机器人渗透进多个领域;生成式AI已应用于陶瓷设计、家电研发等传统领域,推动产品迭代效率提升30%以上……

  

  城乡蝶变  奏响共富共美幸福曲

  

  

  推动城乡美丽蝶变是建设实验区、“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应有之义。

  紧扣城乡环境治理深化改革,佛山把美学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打造集绿化、美化、彩化、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空间。如推行“大市政”模式改革,构建城乡垃圾前端收集、中端运输、末端无害化处理全链条运营模式,将推动环卫保洁企业从223家整合至29家,实现控本增效。

  以“城市美学”为引领,佛山建立城市公共家具统一设计、统筹管理机制。一年来,佛山优化城市家具部件3.6万余个,城市公共空间完成从实用容器到艺术装置的华丽转身。在农村,佛山完成存量农房风貌品质提升11398户,打造16条“百里芳华”示范带精华段,示范带内美丽宜居村比例达91%。尤其是顺德区探索“四个一”农房建设体系独具匠心,相关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干了几十年装修的梁叔,今年顺利搬入他在大良新滘的自建房。“这个房子设计得很漂亮,也非常实用,和我设想的一样。”如今,他常常搬把木椅在家门口喝茶聊天,谈及自己的新房,话里话外满是自豪。

  实验区建设带来的蝶变,不止于此。

  为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佛山推行国有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混合发展模式。佛山从国有企业选派一批职业经理人到30个试点村居任职,开展文旅、园区运营建设等各类项目89个,有效提升集体经济市场化、多元化运营水平。

  此前敦厚村厚金广场空置超12万平方米,驻村第一书记和职业经理人整合资源对厚金广场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和招商,商铺和办公楼出租率上升至76%,每年为集体带来租金收入800多万元。

  从首批53名乡村职业经理人派驻至30个试点村居工作,到第二批113名全职“乡村CEO”、兼职乡村“金融主任”“宣传主任”奔赴全市142个村居,佛山形成了集体经济增长多元化路径。一年来,这一“党建赋能+市场运作”双轮驱动模式,推动佛山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所有村集体收入均突破百万元,“亿元村”增至87个。

  随着打造文旅支柱产业步伐的加速,佛山城乡魅力持续倍增。

  西江畔的苏村上演了一出“逆袭记”。苏村曾面临村容村貌不佳、经济发展方式落后、村庄“空心化”等多重困境。为破解发展困局,苏村精心打造“锦鲤”“金鳞化龙”特色IP,建成全国首个锦鲤文化街区,成功将昔日无人问津的小渔村打造成为人声鼎沸的网红村。数据显示,自2024年国庆假期开业以来,苏村累计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全网流量突破1000万,带动文旅消费逾3000万元,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倍以上。

  

  发展新篇  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

  

  

  民生实事是城市吸引力与长远发展的核心基石。它直接关乎人才安居乐业、企业投资信心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赢得未来主动权的关键支撑。

  在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深化改革方面,佛山坚持教育、医疗“两手抓、两手硬”,探索高水平合作办学、合作办医新模式。

  教育方面,佛山积极推进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将高明一中、三水实验中学两家区属高中调整为市属高中,建立中小学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机制,提升落后偏远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目前,全市共组建175个教育集团,覆盖学生约100万人,7家教育集团上榜首批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

  医疗方面,佛山多措并举打造紧密型健康共同体。市一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开展集团化办医,建成医联体29个、专科联盟80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托管三水区人民医院;实施医防、医育、医校、医企、医养、医产“六医”融合改革,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推广顺德家门口“医养结合”模式,2024年以来新增医养结合床位1093张。

  从环两江先行区的高位谋划、高位推进到产业“三箭齐发”向高攀登,再到用心用情用力提升城乡品质、民生福祉水平,佛山用实打实的改革创新实绩,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打基础,为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新路。

  佛山改革发展史启示我们:改革创新,从来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建设好实验区、“再造一个新佛山”,更是如此。

  佛山提出,全市上下要大力弘扬“敢饮头啖汤”改革创新精神,努力做到“五要、五不能”:要争当一流,不能甘居人后;要敢想敢干,不能习惯说不;要守正出奇,不能因循守旧;要主动上手,不能甩手缩手;要积极争取,不能等待观望。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赢。

  立足实验区建设一周年再出发的关键节点,经济大市佛山扛鼎前行,以更清晰的战略抓手、更厚实的发展底气、更坚定的攻坚信心,推动实验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

 
     标题导航
~~~实验区这一年系列述评(三)
惠及约1.5亿退休人员~~~
南海全力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经济
   第A05版:五区
   第A06版:民生
   第A07版:时事
   第A08版:全媒睇
奋进佛山 以“敢饮头啖汤”精神先行破题
2025年基本养老金再涨2%
全国首座“光电氢油”综合能源母站项目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