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伽师县西克尔库勒镇灾后易地重生

戈壁滩上崛起粤新共建现代化新镇

西克尔库勒镇灾后易地重建后,一座具有时代风貌的现代化新镇在戈壁滩上拔地而起。
西克尔库勒镇中心幼儿园。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特派新疆记者杨婷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特派新疆记者谭晓朝

  

  曾经饱受地震灾害的伽师县西克尔库勒镇,如今在新疆大地戈壁滩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党中央亲切关怀,自治区党委、喀什地委坚强领导和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广东援疆”)倾力支持下,这座遭受地震毁灭性打击的小镇,不仅完成了灾后易地重建的壮举,更成功蝶变为一座嵌入型、要塞型、支点型、中心开花型的现代化城镇,成为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

  

  告别震殇:从震后废墟到县域副中心

  

  原西克尔库勒镇,扼守国道314线交通要道,因位于南天山地震断裂带核心区,地震频发。2020年初一场6.4级地震,给这座因地震灾害曾多次原地重建的小镇带来了重创。

  面对地质风险,‌科学规划成为破局关键‌。经过严谨论证与广泛征询,伽师县委、县政府作出一个重大决策:易地重建‌。新址选在原克孜勒苏乡库木库坦(28)村,更利于优化全县城镇布局。广东援疆与伽师县并肩奋战,牵头制定重建规划,并争取政策支持。2021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西克尔库勒镇政府驻地迁移、行政区域界限调整”。

  重建不仅关乎生存,更着眼未来。新镇定位为‌伽师县域副中心‌,通过整合周边4个乡镇28个行政村,辖区面积扩大至570.7平方公里,人口增至近3.2万人,一举破解了原有空间布局失衡的难题,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当前,维吾尔族、汉族、藏族、哈萨克族等9个民族群众在此安居乐业,深度交融。“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感谢大家的帮助,我们会继续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从地震废墟搬到戈壁新居,并在新镇上经营一家商铺的村民图迪·艾海提说。

  

  筑城兴业:戈壁滩上孕育发展绿洲

  

  2022年3月,易地重建大幕全面拉开。广东援疆集中优势资源,伽师县全力以赴,一场建设热潮在戈壁滩上涌动。

  交通突围,连通发展血脉。历时两年,“五横八纵”路网骨架成型,总长70公里的213省道全线通车,直通314国道与吐和高速。北线经济带应运而生,昔日“孤岛”跃升为辐射周边5个乡镇17万人的开放门户。

  民生筑基,提升承载能力。‌广东援疆3年累计投入4.5亿元,佛山市在规划建设、医疗教育、民生保障等方面提供人才技术支持,高标准建成回迁安置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卫生院、幼儿园以及配套的水、电、路、气、暖、讯等基础设施,筑起安居乐业的坚实后盾。

  产业赋能,激活内生动力。援疆干部化身“招商先锋”,协助西克尔库勒镇成功引进13家重点企业及218家市场主体,撬动社会投资18.55亿元,解决群众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依托伽师145万亩棉花资源,全疆单体厂房面积最大的恒邦30万锭纺纱项目及中嘉布业等棉纺企业相继落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文旅融合,点亮发展新篇。依托伽师大峡谷、百里七彩山、万顷西克尔湖、网红伽师大桥等资源,西克尔库勒镇积极融入北线自然风光探险游线路,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文旅小镇,全域全季旅游画卷徐徐展开。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7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100万元。

  

  文化铸魂:有形有感润泽人心

  

  重建不仅是物质家园的重塑,更是精神家园的重建。西克尔库勒镇将文化润疆工程深度融入城镇血脉。

  从城镇规划到建筑细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符号与标识随处可见,融入街巷、小区、学校、医院等各个层面,让各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可感可知、浸润心灵。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东援疆引入专业教练,组建15支龙狮队,“万人咏春操”“千人醒狮操”“百人教练团”蔚然成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和节庆活动中焕发新活力。

  还有759米的伽师大桥,配以百盏象征团圆吉祥的中国结路灯,与现代化城镇、伽师河、红柳滩、胡杨林共同构成靓丽风景线,成为各族群众争相拍照打卡的“网红桥”。

  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镇村分别成立推普办公室、工作站,配备业务专干92名,援疆资金保障教材费用和授课补贴,推进党员干部带头学、在校师生规范学、农民群众分类学、务工人员比拼学,农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率65%以上。

  

  粤新共襄:低碳小镇绘就生态画卷

  

  绿色低碳发展,也是新镇建设重点。镇区植绿4.45万棵,新增绿化35.5平方公里,213省道栽种18万余棵新梅,变身“新梅大道”。全镇建筑100%采用空气源集中供热,年省煤0.4万吨,减碳0.8万吨。‌广东援疆加大力度配套供排水等设施,建成了日处理10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及5吨垃圾焚烧站,实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今日的西克尔库勒镇,旧貌换新颜,实现了深层蜕变。

  ——产业滞后破局。西克尔库勒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棉纺、文旅、商贸多元产业体系形成,其中纺纱、织布产业年产值将达5亿元。

  ——结构单一改写。目前西克尔库勒镇形成了多民族互嵌式居住格局,镇区345户中汉族住户56户,占比16%。16个民汉家庭喜结连理。人口结构相对单一的局面得到改善。

  ——现代文明提速。“村晚”、元宵社火、美食大赛、体育比赛等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1300余人在新镇就业创业,318户迁入新居,各族群众主动融入现代文明生活。

  ——组织基础夯实。培育致富能手、种植大户19名,村集体收入平均达到40.1万元;培养后备干部200余名,大学以上学历干部占52%;镇党群事务中心、党校等阵地不断完备,网格化管理深度嵌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西克尔库勒镇的重生,是粤新两地携手共进、共克时艰、共绘蓝图的时代佳话,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情怀。一座屹立于戈壁的现代化新城,正以其蓬勃生机,奏响“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强音。

 
     标题导航
伽师县西克尔库勒镇灾后易地重生~~~
禅城“邻里共享停车”上线,首批试点覆盖4个镇街的8个小区~~~
~~~南海隐形冠军企业将亮相第十九届中国品牌节
全市首个高校校园放心消费集聚区在三水揭牌~~~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经济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五区
   第A07版:教育周刊
   第A08版:全媒睇
戈壁滩上崛起粤新共建现代化新镇
闲置车位错时共享 一键匹配业主需求
聚力品牌建设 擦亮“南海制造”招牌
学生任食安监督员 创新设立“码上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