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玉冰、李祥锐
6月25日,高明区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会上,《佛山市高明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佛山市高明区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佛山市高明区“质量筑基 知产赋能”助力科技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发布。高明打出一套科技创新“组合拳”,全力抓好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切实把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这场会议不仅是对市委“再造一个新佛山”目标的积极响应,更是一次全面审视短板、凝聚创新共识的动员大会。
高明区委书记姜岳新表示,科技创新工作是一件“难而正确”“长期而正确”的事,全区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决心,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
三大方案齐发:构建深度融合科创体系
会议发布了未来三年行动的“施工蓝图”,分别是《佛山市高明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佛山市高明区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佛山市高明区“质量筑基 知产赋能”助力科技创新发展工作方案》,从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农业升级、知识产权保护三方面明确实施路径。
《佛山市高明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聚焦六大行动、明确四大总体目标:到2027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突破500家,科创型中小企业达到800家以上;将建设10个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提高至65%;计划3年内引进5个以上国内领先拔尖创新团队,落地转化高价值科技成果8项以上,发明专利密度突破80件/万人,知识产权转化效益提升30%;拟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科技创投基金,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链。
《佛山市高明区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重点关注未来两年高明科技赋能农业建设目标,提出将从加快提升现代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打造农业科技发展平台、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和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等四大方面,实施十项举措,进一步做强高明特色农业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推动农业+互联网建设,让更多高明特色农产品走进大湾区中高端市场,形成具有高明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
《佛山市高明区“质量筑基 知产赋能”助力科技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则聚焦知识产权建设,推出九大措施,从提升企业检验检测能力、推动企业认证提升等多维度发力,进一步夯实高明企业科技创新基础,强化知识产权运用,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知识产权竞争力的标杆企业,引导行业企业建立商标战略,助力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商标品牌。
会议现场还举行各镇(街)、西江产业新城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启动仪式,授旗环节象征着责任传递,各镇街将扛起加快打造科创平台,培育科创型中小企业的重任,标志着高明从“单点突破”转向“全域协同”的科创布局。
明确路径目标:
打造“乔木”参天“灌木”茁壮
“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近年来,高明区锚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航向,以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产业发展为抓手,在产业升级、人才集聚、成果转化等领域取得新的成果,引领区域经济行稳致远。
截至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35家,较2020年翻一番,21家高新技术企业的33个产品登上广东省民用高新技术产品榜单。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大,5年间规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提升53%,推动产品质量整体跃升。龙头企业标杆引领,海天味业打造全球首个酱油行业灯塔工厂,是佛山市第三个、广东省第九个灯塔工厂。众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
虽然高明制造业已有一定规模,但整体而言,传统产业占比偏高,创新基础比较薄弱,研发投入强度长期低于全省、全市水平,科创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姜岳新指出,当前,高明产业存在科创平台不足、创新人才不多、创新生态不优等三大创新困境。
面对短板与挑战,高明规划出清晰的科技创新突围路径。姜岳新表示,接下来,高明将在推动政府企业协同发力上下功夫,按照“分类指导、梯次培育、重点突破”思路,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逐步构建“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主动发力引导高明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同时推动区内企业与佛山大学、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不断激发全区创新动能。
高明还将在产业创新上求突破。要积极布局一批科技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形成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创新平台体系,争取更多科技成果在高明落地、开花结果。要坚持“一产业一龙头”,推动海天、溢达等龙头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并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组成创新联合体,共同引领制造业转型;要充分发挥高明农业优势,将农业科技创新与3个“国字号”改革结合起来,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是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姜岳新表示,高明要强化人才支撑、金融服务和知识产权赋能,夯实算力基建,通过打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引领产业变革、企业创新,持续擦亮“高明制造”品牌。
创新形势瞬息万变,并非一路坦途。姜岳新表示,各镇街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把谋创新、抓创新作为长期战略任务,把一切资源、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共做创新高明的建设者、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