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覃征鹏、阮凤娟、卢丽华
6月上旬,佛山荔枝进入采摘季,高明十字坡各大农场颇为忙碌,农民喜笑颜开地釆摘荔枝,一车车荔枝整装待发。在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白坭大片橘黄色的硫华菊肆意绽放,花海浪漫值拉满;龙江的高端家具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二期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这些,都是佛山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的一道道缩影。
佛山深入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以加快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以规划建设环两江先行区为抓手,扭住发现价值、重塑价值这个关键,抓紧抓实各项重点任务,推动全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连续两年获评省实施“百千万工程”考核优秀等次。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之年,是佛山推进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一周年,是环两江先行区规划建设开启之年。
6月11日,2025年佛山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召开,再次吹响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高标准建设环两江先行区集结号,加快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佛山区域发展新增长极。
机制创新 改革探索打开协调发展新路径
“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弘扬“敢饮头啖汤”的精神,佛山探索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招投标制度等改革,拆除改造老旧工业园区6342亩,选派一批乡村职业经理人助力乡村振兴,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三年排名全省地级市第一。
从首批53名乡村职业经理人派驻至30个试点村居工作,到第二批113名全职“乡村CEO”、兼职乡村“金融主任”“宣传主任”,奔赴全市142个村居,佛山形成集体经济增长多元化路径。
“2023年11月以来,我们团队盘活敦厚村集体沉睡资产,闲置的厚金广场8.7万平方米物业已出租6.66万平方米,每年为集体带来租金收入800多万元。”禅城区祖庙街道敦厚村职业经理人陈嘉奇介绍。
一年来,这一“党建赋能+市场运作”双轮驱动模式,推动佛山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所有村集体收入均突破百万元,“亿元村”增至87个。
……
今年1月2日,省委主要领导在佛山调研时,明确要求佛山以加快建设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牵引,扭住发现价值、重塑价值这个关键,努力在促进市域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更大进展。
经过深入调研和谋划,市委谋划建设环两江先行区,着力打造成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地、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高品质岭南水乡旅游目的地。
环两江区域历来是领风气之先的地方。半年时间不到,环两江先行区改革创新动作频频。
随着《关于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意见》发布、实施,文旅、交通、环境、乡村风貌、治水兴水、教育、卫生、养老等八个行动方案也已印发实施。
以“敢饮头啖汤”精神推动改革创新,是环两江先行区的鲜明特色。
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佛山探索开展跨镇(街道)的组团空间规划,探索联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和国有已收储的土地1.5级开发。
在环两江先行区建设过程中,佛山将完善新动能产业基金管理运行机制,支持国有企业以股权投资、代持代建、融资租赁等方式深度参与先行区交通、文旅、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
在教育领域,佛山打破镇域、区域边界,采取以强带新、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等多种模式,推动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组建更加紧密的教育集团。在打造龙头标杆学校方面,发挥佛山一中、华英学校等“名校”引领作用,下沉核心区各镇街打造1所龙头标杆学校。
佛山释放的信号很清晰——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就是要打造一块改革的“试验田”,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推进集成式改革创新,为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先行探路,推动全域协调发展、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为全市乃至全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百千万工程”是关乎群众福祉的宏伟事业,佛山积极创新机制有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党政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资助、人人尽力的多方协同机制,引导企业、团体、个人踊跃参与“百千万工程”,社会各界累计投入资金(物资)超18亿元。
恒洁卫浴投入数亿元建成三水科创实验学校,并投入100万元成立“恒创教育基金”,为企业员工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百千万工程’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我们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恒洁卫浴集团董事长谢伟藩表示,企业将为区域教育医疗、城乡环境改善和绿美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产业革新 三箭齐发驱动制造名城新跃升
陶瓷生产线上的机械臂“自学”优化工艺参数;新能源汽车电池工厂实现全流程“黑灯生产”;生物医药实验室的纳米机器人精准递送药物……
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以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为抓手,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正经历深刻变革。
瞄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佛山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三箭齐发”,掀起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跃迁的浪潮。
在传统赛道,佛山积极推动“老树发新芽”。在纺织行业,数据流如金色丝线穿梭于张槎300多家针织企业,订单需求、原料库存、产能分布实时编织成网,让服装库存周转率提升25%;在家具行业,维尚家具在数智化项目建设上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使订单周期从30天缩短为5天,生产效率提升300%以上。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742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智化转型,转型率达72.8%,转型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6%、成本降低17%,降本增效成效明显。2025年,佛山将力争新增10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比例超过80%。
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赛道。佛山通过加强市级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持续壮大新型电力系统装备、机器人、新能源、医药健康等产业集群,持续推动产业向新。
2024年数据显示,佛山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稳居全省第一;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累计生产交付工业机器人超过8万台;医药健康产业营收突破千亿元……新兴产业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新支柱。
布局未来产业,是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当下,佛山正加快抢占氢能、机器人、AI、合成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制高点。如今,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已经投产;从光伏清洁到医疗协作,从工业搬运到家庭服务,机器人渗透进多个领域;生成式AI已应用于陶瓷设计、家电研发等传统领域,推动产品迭代效率提升30%以上……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2024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10个、增长70.4%,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07个。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展示着经济跳动的强劲脉搏,更为佛山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能量。
在这些生机勃勃的产业图景背后,创新动能澎湃奔涌。蓝橙实验室、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加速产学研融合,全市已建成概念验证中心14家、中试平台71家,形成“验证-孵化”全链条体系。
接下来,佛山还将继续强化市级规划引导,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谋划未来产业,加快打造“10+N”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形态向新。
城乡焕新 发现价值澎湃全域发展新动能
走进环两江先行区,处处都是好风景。
杏坛镇新联村里,经过风貌提升的农村自建房,融入岭南水乡风格,与乡村肌理有机融合;白坭镇西江院子内,碧云戏台与镬耳山墙相映成趣,活化的历史文化街区里,百年老店飘出烟火香,创意工坊溢出新潮意,八方游客慕名而来……
这焕然一新的城乡面貌,正是佛山“百千万工程”下城乡环境治理深化的一个生动“切片”。
城乡蝶变首在重塑“美的尺度”。佛山以“城市美学”为引领,将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熔铸为发展底色。“敞亮门户”行动打造六大美学节点,“公园+”战略开放9个品质空间,144个“清废美城”范例如星辰点亮街巷,城市公共空间完成了从实用容器到艺术装置的华丽转身。
在城乡风貌重塑中,佛山以“设计思维”缝合古今断裂。“乡村规划师”“首席设计师”制度的推行,使农房改造从单体美化升级为片区联动艺术——2.78万户存量农房经微改造焕发新生,4697户绿色农房如生态明珠镶嵌乡野。尤其是,顺德区探索的“四个一”农房建设体系独具匠心,相关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百里芳华”示范带如一条翡翠项链,串联25个镇街、114个村居,让岭南水乡的肌理在现代化进程中得以延续;城市家具的优化整合,使公交站台、路灯、指示牌等城市细节成为流动的美学符号。
……
绿美空间的拓展,正重构城乡呼吸的节律。而“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的擘画,则为佛山重新发现价值、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为城乡蝶变、全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以西樵山、顺峰山等“四山”为屏,西江、北江“两江”为脉,佛山以宏大规划串联山水禀赋,将自然生态、历史人文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勾勒出一幅城乡协同发展的崭新图景。
城乡融合不仅在于面貌焕新,更深植于公共服务的血脉相连。
教育领域,以高明区第一中学、三水区实验中学为基础组建市属佛山市高级中学、佛山市季华中学,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机制建立,175个教育集团覆盖百万学子,7家集团跻身省级优质行列——优质教育资源如活水般流向教育洼地。
医疗领域,28个医联体与80个专科联盟织就守护网络,投资百亿元的美的和祐国际医院投入运营,“市优、区强、镇活、村稳”整合型医卫体系经验入选国家医改蓝皮书。顺德区“五医融合”健康服务体系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使“病有所医”的保障从城市核心区向乡镇延伸。这些举措如同血脉,将城市的优质资源持续输送至广袤乡野,滋养着城乡共生的生命体。
在城乡融合的深水区,佛山“百千万工程”的探索尤显珍贵。佛山跳出“大拆大建”的粗放路径,以美学为灵魂、生态为基底、文化为血脉,在精微处重构城乡关系,让人们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同时,更能触摸到历史温度、享受到现代品质。
佛山历来以“敢饮头啖汤”著称,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牵引下,只要全市上下提高站位、凝心聚力,只争朝夕、全力拼搏,定能交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优异答卷,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为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闯出一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