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绿色金融滋养现代化产业体系

佛山绿色贷款余额达2465.6亿元

全方位绿色金融服务正助力园区企业转型减排。图为三水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文/图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轶彤 通讯员何进、区敏斯、史晓霞

  

  截至2025年3月末,佛山市绿色贷款余额达2465.6亿元,同比增长25.5%,较年初增长15.7%。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双轮驱动”的当下,绿色金融正成为佛山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有力引擎。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发力

  

  佛山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布局“三箭齐发”新战略,绿色金融需求迫切。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分行创新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绿色票据再贴现专项额度,创新“再贴现+转型金融”模式,重点支持建材、家具等行业向低碳方向转型。自2024年以来,已累计办理绿色票据再贴现业务10.3亿元。

  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成效显著。在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分行指导下,顺德农商银行为广东福迩摩叉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业仓储园区光伏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满足了园区光伏发电装机的资金需求。截至今年3月末,市内银行机构累计向分布式光伏、制氢加氢、清洁能源发电、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等绿色项目发放贷款16.1亿元,预计年减少碳排放33.7万吨。

  佛山还大力发展绿色债券,拓宽绿色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例如,支持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行绿色中期票据,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及相关配套综合利用项目。项目投入运营后,预计年节约15万吨标准煤,年减排34.5万吨二氧化碳。截至2025年3月末,市内已有多家企业利用债券市场筹集低成本资金22.8亿元。

  

  打造转型金融的佛山样本

  

  推进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破解传统产业“转绿难”的关键。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分行全面协调金融机构、陶瓷企业,积极做好《广东省陶瓷行业转型金融实施指南》团体标准立项、评审与落地工作,为银行机构识别陶瓷企业绿色转型路径、评估其转型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防范“洗绿”风险。

  该标准于去年9月在广东省陶瓷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发布暨银企融资对接会上正式发布,是全国首份针对陶瓷行业绿色转型的省级金融支持团体标准。现场促成金融机构与陶瓷建材等行业协会、陶瓷企业开展转型金融合作意向签约,签约授信金额达1.7亿元。

  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全面摸排建材、钢铁、陶瓷、化工、纺织等行业企业客户的转型融资需求,筛选梳理符合转型金融经济支持目录的企业名单,找准“小切口”精准挖掘转型企业融资需求,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智造”蜕变。

  

  金融“工具箱”持续扩容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分行不断丰富绿色金融领域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机构推出能源收益权质押贷、光伏贷、绿色转型升级贷、碳减排挂钩贷款等多元化产品,打造“绿色+普惠”“绿色+碳减排”“绿色+供应链”等多种融资模式。

  例如,在产品设计中创新引入“奖惩挂钩”机制,鼓励企业通过减排绩效换取融资优惠。农业银行佛山分行通过信贷支持、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等为三水区大塘工业园内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绿色金融服务,助力园区转型成为全国首个纺织印染“趋零排放”工业园区。

  交通银行佛山分行为某陶瓷企业设计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企业若达成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和产品碳强度等关键指标,贷款利率可下调10BP。这一机制促成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示范产线在佛山落地投产。目前,市内银行机构已向陶瓷行业发放转型贷款5笔,金额合计1.4亿元,实现全省首批陶瓷行业转型金融业务落地佛山。

  此外,佛山以金融力量助力绿色产品“走出去”,支持率先在省内开展粤港澳碳标签互认机制试点示范工作,指导金融机构针对企业碳足迹核算、生产工艺改造、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等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在这一支持下,佛山金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WPD-1膜”成为国内首款同时获得广东碳标签和香港碳标签证书的产品,3家企业成为广东首批获取碳标签粤港互认企业,有效提升了佛山绿色制造的国际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

 
     标题导航
绿色金融滋养现代化产业体系~~~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挂牌成为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佛山医院
~~~“外贸优品 悦购佛山”高明站活动启动
桂城重点项目供需对接会推动产业共赢~~~
艾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期项目在伦教动工~~~
~~~党史研究结硕果,“红军虎将”黄甦书籍与专题片发布
~~~
   第A01版:要闻
   第A02版:环两江 见未来 高水平建设环两江先行区
   第A03版:经济
   第A04版:五区
   第A05版:民生
   第A06版:理论
   第A07版:时事
   第A08版:天下
佛山绿色贷款余额达2465.6亿元
推动医教研协同创新 助力高水平医院建设
家门口乐购全球好物
为本土企业融入国际市场搭桥
将支撑年产500万台车载冰箱产能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黄甦革命精神
中国与东盟十国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