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亟须引起广大女性重视的健康问题。通俗地说,盆底就是盆腔底部的骨头、肌肉、韧带等相互交织成的一张有弹性的吊床,可以将盆腔里的器官(女性盆腔器官包括膀胱、子宫、直肠等)都“兜住”。
一旦盆底弹性变差,便会使吊床内的器官位置发生改变下移,即盆腔脏器脱垂。膀胱往下“掉”就是阴道前壁脱垂、膀胱膨出,子宫往下“掉”就是子宫脱垂,直肠往下“掉”就是阴道后壁脱垂、直肠膨出。
这些器官位置的改变也会导致一系列症状,例如咳嗽漏尿(尿失禁)、排尿困难、粪失禁、便秘、性交痛、性欲下降、腰痛或者盆腔痛等。这些症状往往在久站或劳累后明显,卧床休息后减轻,严重时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溃疡、出血等。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有三大致病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生育损伤,其次是年龄,以及增加腹部压力的行为。
医生提醒,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方式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要管理好自身体重,避免重体力活动及慢性咳嗽;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盆底的稳固;进行盆底肌锻炼,如凯格尔训练;开展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通过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刺激盆底肌肉,改善盆底功能;子宫托治疗子宫脱垂有较好效果,适用于全身状况不适宜手术、妊娠期和产后、膨出面溃疡术前的患者,有支持型和填充型,需间断性取出、清洗并重新放置。
手术治疗则适用于重度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重度脱垂等,以及经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自体组织悬吊手术(利用自身组织重建盆底支撑结构)、生物补片的盆底重建和各种悬吊术、阴道半封闭及全封闭术。(文/钟璐、张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