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讯 记者黎俏婷 通讯员南农宣报道:近日,南海区九江镇加州鲈养殖户坤叔通过“批批速测服务地图”,快速联系到最近的检测机构,从送样(取样)到检测,仅3小时就拿到了包含孔雀石绿、呋喃唑酮代谢物等5项必检指标的检测报告。“以前送检要跑大半天,现在这项服务不但专业,还省时省心省力!”坤叔对这项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当前正是大口黑鲈、生鱼(乌鳢)春季养殖的黄金期,然而,送检不方便、检测不及时等问题,困扰着不少养殖户。为破解这些难题,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创新推出“批批速测服务地图”平台,通过数字化方式构建覆盖全区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防护网,目前该地图已正式上线。
据悉,“批批速测服务地图”涵盖了检测机构查询、政策咨询、送检服务等功能。养殖户通过微信进入服务地图后,便能看到全区19家具备资质的速测机构,并能够实时查看检测机构的地址、联系方式以及检测范围,还能借助一键导航功能,直接抵达检测点。
除了“批批速测服务地图”,目前南海区还在“两条鱼”(鲈鱼和生鱼)主产区的74个村(居),设立了农产品速测服务联络点,为养殖户提供专业服务。
这些分布在养殖一线的“农产品速测服务联络点”,涵盖了出塘备案、快检咨询、送检指导、合格证开具等服务。养殖户可通过“线上点单+线下服务”的精准对接模式,确保检测服务与养殖生产协同共进,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重复送检。
为保障检测服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南海区农业农村局专门制定了《南海区农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工作指南》,从人员资质、仪器配置、检测过程等6个维度建立标准化流程,同时创新实施“质量飞检”机制,实现对检测机构的动态监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开展飞行检查23次,截至目前检测合格率保持100%。
“服务地图不仅是地理坐标的集合,更是责任体系的升级。”南海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构建“数字地图+实体网络”的双重服务体系,全区已实现重点水产品检测覆盖率100%,让每尾游向市场的“南海鱼”都成为品质的代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