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倪玉洁
在佛山市政协的办公室里,全国政协委员、佛山市政协副主席唐冬生正在仔细检查打印出来的提案,字斟句酌地修改。随着2025年全国两会的临近,他愈加忙碌起来。
今年,唐冬生精心准备了三个提案。其中一个聚焦经济领域,关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另外两个则着眼社会方面,涉及城市治理等话题。
这是他连续第三年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言。他建议,打造一批AI升级示范标杆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场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
建议打造一批AI升级示范标杆
在佛山这座工业大市,制造业占据着主导地位,传统制造业更是根基深厚。近年来,佛山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上取得显著成效,超过七成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数字化转型。
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飞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佛山制造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佛山有个很明显的优势,就是产业链非常完整,应用场景非常多。”唐冬生说,但佛山的人才集聚度还不够,特别是高端人才,同时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气候。
唐冬生敏锐地察觉到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去年4月,他与西南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负责人开展了一次深入交流。他了解到,当前,人工智能在通用大模型特别是语言模型方面应用广泛,但在制造业等千行百业的落地稍显不足。
唐冬生认为,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将大有可为,而佛山是一片很好的试验田。“人工智能主要在于算力、算法和数据。”他说,佛山成立了城市级的算力调度中心,算力达到6000P,与周边城市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此同时,佛山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沉淀了海量的工业数据。
为此,他提出一系列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建议。比如,依托龙头企业打造一批AI升级示范标杆企业,加快建设AI+制造示范园区,加速AI赋能制造业示范场景的建设等,希望借助AI的力量,让佛山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实现质的飞跃。
一年走访调研200多家企业
“我的很多建议,其实是受到企业家的启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唐冬生道出自己的履职秘诀——实践出真知,用调研事实说话。
采访中,唐冬生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手机上一款工作日程管理APP。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他便走访调研了218家企业,足迹遍布十几个省份,其中大部分是制造业企业。
通过走访调研,唐冬生发现企业普遍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市场信心问题,企业在转型升级和产品迭代的压力下,亟须开拓市场。二是人才问题,随着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推进,相关人才极度短缺。
“互联网人才报告显示,我国的AI人才系数仅为0.47,且分布极不均衡,前十大城市占了人工智能人才的70%。”唐冬生说,佛山也是人才稀缺的区域之一,“企业招到的人才大多擅长通用模型或语言模型,在行业模型和产业模型方面能力欠缺,佛山亟须融合性人才。”
此次参加全国两会,唐冬生有着明确的目标。一方面,他要大力宣传佛山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吸引更多人工智能相关资源和人才向佛山集聚;另一方面,他希望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将有用的信息带回佛山。
履职以来,唐冬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为佛山制造业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