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莫璇
连日来,顺德区城管部门与教育部门携手合作,开展艺术涂鸦创作活动,让校门口一个个硬邦邦的石墩化身艺术装置,有效提升周边环境。截至2月24日,顺德326所学校、约3000个石墩完成美化,获得社会广泛点赞。
美总是在细枝末节中、在不经意间击中人心。随着城市建设进阶,佛山近年来着力推动城市美学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让美学绽放在城市每一寸肌理之中,让城市有颜值更有内涵。
“诗意地栖居”就在家门口
生活中从不缺乏美,无论是随处可见的导向牌、公交站牌或是石墩、座椅,还是高速公路出入口、街心公园、桥底空间等,都可以成为城市魅力的一抹亮色。
“我经常来乐从采购家具,发现佛山高速出入口变美很多。”来自湖南的吴先生是一名办公家具经销商,多年来往返家乡与乐从之间,佛山城市道路颜值近年来不断提升,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高速出入口是一座城市高品质建设的体现,也是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2024年,佛山对90处高速公路出入口进行绿化品质提升工作,新补种乔灌木超3.3万株。
遍布全市的“城市家具”同样是佛山推进城市美学的典型例子。近几个月,南海区狮山镇虹岭路北、金虹路周边居民发现,公交车站从铁牌一块摇身一变成了有遮阳棚的现代化候车亭。更引人注目的是棚顶放置有狮山镇和大型企业LOGO灯牌,本地特色元素突出。
“这一举措既满足了员工出行,又提升了周边环境风貌形象,还达到宣传企业品牌的效果,一举多得。”凯洋医疗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捐赠60多万元用于更多城市家具的提升建设,支持城市提升颜值。
一点改造、几分巧思,在佛山的大街小巷,只要用心寻找,就可以发现由闲置改造而成的“四小园”“口袋公园”“百企名园”等批量上新。
美景不止在远方,越来越多的佛山市民发现,家门口也能“诗意地栖居”。
城市颜值内涵齐抓共进
在城市管理中,如何尊重历史文化,如何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的市井气,如何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内涵是佛山城市美学的重要课题。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功夫、粤剧、美食等历史文化元素丰富多样。近年来,佛山持续激活历史文化,逐步打造成为新时代国潮文化引领地。作为承载“岭南范”的重要载体,老城片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成为佛山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一环。
走进塔坡初地,在窄窄的石板巷子中穿梭,不仅会邂逅塔坡古迹,还会遇见由百年老房子变身而来的美术馆;垂虹路上,书店、咖啡馆、时尚 小店成群集结;明清年间就商贸繁华的杨梅圩,其中15亩旧粮仓通过活化引入现代消费业态,吸引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
如今,佛山越来越多的老街古巷正在换新颜、添活力——原本具备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它们经过一系列活化举措后,成为市民游客青睐的文旅新热点、网红打卡地,通过社交媒体佛山城市知名度不断提升。
佛山的美好格调,不仅体现在活动中、场景中、业态中,更是渗透在大街小巷,深入城市肌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美学提升城市IP影响力
城市IP的打造与推广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不仅能增强城市竞争力,还能吸引人才、资本等关键资源,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去年,市政协就聚焦“城市家具”品质提升开展调研,深入五区考察、召开座谈交流、赴省内外先进地区调研,形成专题报告。报告建议,“城市家具”品质提升要与实施“百千万工程”相结合、与弘扬佛山“十大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制造业当家”相结合,从而带动佛山城市能级和品位格调的跃迁。
同时,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开展城市美学系列活动,推动城市管理的精细化。通过引入城市美学理念,佛山全力打造有颜值、有品质、有活力、有吸引力的城市。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坚持把美学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展望未来,佛山将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美学理念,激发城市美学潜质,推动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建设人民满意、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城市,以新的视角和动能塑造城市影响力,带动产业落地、推动城市更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