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阮凤娟
2月5日,佛山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明确提出坚持三产融合,做精都市现代农业、做优生产性服务业、做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与日俱新。
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对于佛山而言,三产融合不仅是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更是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之举。
三产融合 佛山有潜力更有动力
推动三次产业齐头并进、融合发展,是“再造一个新佛山”的必然之举。
目前,佛山二产占比56.6%,三产占比仅41.7%。在全国26座万亿城市中,佛山服务业占比最低。比如北京的服务业占比达到了85%,上海、广州和杭州的服务业占比也均超过70%。从全球来看,在发达国家中,服务业占GDP比例是70%。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又达到了70%。
可以说,三产是佛山经济发展的短板所在。而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经济大市、人口大市,通过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将成为佛山经济发展的“潜力板”。
佛山第一产业在全国的知名度不低,水产、花卉等特色产品走俏大江南北。以都市农业为引领,佛山形成了优质淡水鱼、现代花卉、预制菜三个百亿级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工业作为佛山的主导产业,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动力。机械装备、泛家居等优势制造业的发展,带动了物流、金融、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繁荣,顺德工业设计成为佛山新名片。
服务业的发展又为农业和工业提供了有力支撑。现代物流体系的完善,降低了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金融服务的创新,为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助力企业扩大生产和创新发展;文旅产业的繁荣,提升了佛山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明确路径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结合佛山产业实际,大会明确提出了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径图。
佛山的第一产业在GDP中占比相对较小,是经济增长的“潜力股”。2024年,佛山第一产业增加值243.54亿元,同比增长4.9%。
佛山提出,接下来,将做精都市现代农业,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市场优势,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做强水产、花卉、饲料、预制菜等产业集群,促进农业与二产、三产渗透融合,推动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攀升。
佛山的传统制造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基础,但也面临着产品附加值低的困境。一些行业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微薄等挑战。如果能够把为制造业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做好,不仅能带动制造业发展,也能优化产业结构。
佛山提出,将立足制造业发展所需,健全与产业链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大抓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相互赋能,用研发设计、软件信息、科创金融、工业会展、现代物流等赋予制造业“聪明的大脑”和“腾飞的翅膀”,更好服务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串联衣食住行游各方面,融合工农商文体各行业,既能创造“快乐GDP”,又能增添经济“火热劲”,是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提振消费经济、带动就业创业的金钥匙。
佛山文化底蕴深,岭南特色足,但文旅经济的价值还需进一步挖掘。佛山提出,要做旺文化旅游产业。坚持文旅搭台、经济唱戏,运用市场逻辑、爆品思维,推动文旅资源化点为珠、串珠成链,加快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塑造佛山文旅城市超级IP,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让八方来客尽享人间烟火、感受诗与远方。
蓝图已绘就,路径已明确。坚信佛山一定能够通过三产融合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继续勇立潮头,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