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佛山市高明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区长唐磊晶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回顾2024年工作,提出2025年高明将加快打造开放之城、活力之城、品质之城、诗画之城、幸福之城,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4年
不惧风雨
高扬风帆
1.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32%、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10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4.62亿元
●全年接待游客1252万人次
2.交通建设如火如荼
●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获批立项,成功引进南航佛山基地
●广湛、珠肇、深南高铁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25%
●富龙西江特大桥通车,开辟高明第三个“东出口”
●深国际码头项目正式启动,珠江码头开通“高明—蛇口”组合港航线
3.“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
●苏村建成锦鲤主题文化街区
●杨梅圩、井头圩、东门圩重焕新机
●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4.产业发展攀高向新
●谋划建设“一区两湾三城四带”现代化产业平台
●9大工业园区基本实现“绿美、平安”目标
●海天味业获评“灯塔工厂”
●建成全省首个县区级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优秀示范区
●“明小店”智慧农文旅平台正式发布
5.重点改革蹄疾步稳
●招商引资总额连续3年突破600亿元
●出让工业用地3297亩,重大项目当年开工率超93%,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明城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面启动,耕地流转新模式入选全省改革典型案例
6.绿美建设硕果累累
●入选2024绿美广东竞风华全省十强
●高明河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西坑支流小流域成为全省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案例
7.民生福祉可感可及
●高明一中升格为佛山市高级中学
●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综合大楼全面动工
●实现“保交房”2243套,100%完成住建部下达任务
2025年
奋楫扬帆 干字当头
1 激活改革开放新动能
●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确保新机场航站楼、跑道等设施如期动工,实现广湛高铁年内通车、高明西站同步建成、高明东站全面动工,推动南沙至机场高速公路(鹤山至机场段)落地建设,着力打造好荷城、富湾两大港区,实现全域15分钟内上高速、20分钟内到高铁站、30分钟内到机场。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
●营造开放包容发展环境 推行“容缺+承诺+信用”审批服务和行政执法“观察期”、跨部门“综合查一次”等柔性执法模式。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 深入推进明城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2
拓展城乡融合新路径
●深化区域协作 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环两江(西江、北江)示范区建设,探索沿江发展新路径,推动西江沿岸产业、航运、文旅、生态有效串联、深度融合。
●提升城市魅力 美学理念融入城市更新。
●增强镇域实力 荷城街道力争2027年建成“千亿镇街”,杨和镇打造“灵秀皂幕山、国际智造镇”,明城镇建设“临空强芯、未来智城”,更合镇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区。
●激发乡村活力 实施“六步工作法”,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3
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
●建设高水平产业平台 推进“一区两湾三城四带”产业平台建设,包括打造临空经济区,专精特新湾、总部经济湾,西江产业新城三期、高铁枢纽新城、航空未来城,深度参与“四山两江”旅游示范带建设,加快打造“活”“色”“生”“香”文旅经济带,全力推动沧江工业园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开展工业园区环境品质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推动9大工业园区逐步实现“智慧共享”“低碳高效”目标。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施制造业转型提质“四大行动”。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 推进国家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工作,深耕“2252”工程和六个“万亩工程”。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打造大湾区西部航空物流中心,推广“大湾区组合港”物流新模式,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
●全方位做好要素保障 实现“地等项目”,落实电网投资倍增计划。
4
激发创新创造新活力
●支持企业发挥科技创新自主性 实施ABC联动发展计划。
●推动教育科技双向赋能 构建好校长、好学校、好机制的“三好”教育生态。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5
释放国内需求新潜能
●激发消费潜力 落实国家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打造“日游夜演”新模式,办好“悦四季 乐高明”系列活动,让高明成为“去班味”的宝藏地。
●扩大有效投资 全年省、市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不少于113亿元。
●提升招商质效 力争全年招商总额不低于600亿元,2024年、2025年招商引资项目开工率分别达90%、50%。
6
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
●开展污染防治攻坚 ●全域推进绿化美化 ●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7
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
●坚持就业优先
●提升医疗质量 力争年内完成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综合大楼主体结构建设,实施区域医用耗材供应链集中管理服务,加快建设区域中医药智慧共享中心。
●增强社会保障
●推进文化惠民
8
构建平安高明新格局
●严控经济金融风险
●守住公共安全底线
●筑牢安全生产屏障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整理/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翠怡